需求分为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需求一般有三个流程:需求挖掘、需求分析、需求验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做好需求分析。
什么是伪需求?
伪需求就是用户看上去想要这个,实际他想要那个,伪需求”是基于真实需求的业余表达。
什么是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用户从自身角度出发,自以为的需求。
用户经常提出的需求,从他们角度而言都是正确的,但更多是从自身情况考虑,对于产品的某个功能有自己的期望,但对产品定位、设计的依据等情况不了解,他们的建议也许并不是该功能的最好实现方式,也就不足以直接作为产品规划的直接依据。
什么是产品需求?
产品需求是提炼分析用户真实需求,并符合产品定位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一个产品,一个功能或服务,一个活动,一个机制。
需求如何挖掘?
需求挖掘渠道:http://www.jianshu.com/p/ce5c2965e72a
如何了解大众的需求?
1. 去聊天,和不同的人聊天
2. 观察身边的事物
用户需求的把握和捕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去观察和揣摩
如何处理来自用户的需求?
要搞清楚用户的概念 ,搞清楚需求点是什么,不要马上去做,搞清需求背后的动机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挖掘用户内心真正的目标,并转为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PS:需求分析的过程,是如何把用户需求转为为产品需求,中间的纽带是什么?
常规的需求分析方法有哪些切入点?
1. 角色
2. 场景
3. 路径
如何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首先我们要明白用户需求是怎么产生的?只用把原因研究清楚了,才有可能通过产品需求去迎合用户需求
所以一款好的产品,一定是迎合人性的,把握人性是一款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知道用户内心最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做出让用户喜欢的产品
如何分析用户情境之下的动机?
在挖掘用户动机之时,就可以尝试判断是伪需求还是真需求。
如何挖掘用户动机?
通过场景分析,放到人和产品的交互里去,在挖掘用户动机之时,就可以尝试判断是伪需求还是真需求。
挖掘用户动机需要基于环境、基于用户、基于行为来进行分析
场景分析:
场景分析也就是需要考虑具体什么环境(时间、地点、情境)什么类型用户的什么动机,想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还有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各种用户调研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和补充。
基于这些分析出场景中对用户动机和完成目标真正起作用的因素,而后转换为产品语言描述产品需求。
如何筛选需求?
用户需求只是用户自以为的需求,不够专业,而且有时用户说的并非心中所想,也可能不会表达内心真实需求。
筛选需求的时候,除了需要挖掘用户动机寻找真实需求,还需要考虑:
该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如果不是产品针对的目标用户,其建议或需求的参考价值可能没那么大。
该需求是否符合产品定位:该需求的满足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核心服务,破坏用户体验。
该需求是否能实现:评估这个需求需要多少开发资源或运营能力,价值有多大?
KANO模型分析:
Kano模型用来分类用户需求,确定需求优先级,Kano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1.基本型需求:基本型需求是用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
2.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是指用户满意度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
3.兴奋型需求: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用户产生惊喜。
需求实现程度和用户满意度这两个纬度将用户需求分为五类属性:
1. 兴奋型属性
兴奋型属性是用户意想不到的需求,表现为用户满意度和需求实现及优化程度呈现指数函数关系,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若提供此需求,而且用户满意度随着需求实现及优化程度的增加会有很大提升;
2. 期望型属性
用户满意度和需求实现程度及优化程度呈线性相关性,即随着当提供此及优化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3. 无差异属性
用户满意度和需求实现及优化程度不相关,即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
4. 基本型属性
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但提供了需求后,用户满意度不会随着此需求的优化而提升。
5. 反向属性
用户完全没有此需求,若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如何做需求决策?
穷举+抓重点
穷举的需求怎么分析?
1. 哪些是成熟的需求
2. 有尝试不够深入的需求
3. 做的比较好但是比较小众的
通过穷举和抓重点来着重的去抓哪些东西。
抓完需求后怎么组织?
帮助用户更好的发现和组织内容,有下面两种方式:
打碎:
如果是一个完整内容,把它打成碎片
重组:
把碎片化的内容组织起来
如何将碎片化的内容重组?
标签:
通过打标签的形式,把各种各样的内容能够组织在一起,扩大用户发现内容的面
列表:
很多相关内容组织在一起,用户一次性可以发现很多的内容
需求价值考虑的四纬度:
广度:该需求的受众面有多大?
频率:该需求的使用频露是以日/周/月为周期?
强度:该需求对用户有多强烈需要?
时机:该需求是否符合产品的规划,当下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