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听雨
今天周六(9月15日)不上班,一人在家,窗外滴答滴答下着小雨。如果你是个喜欢怀旧的人,如果你是个特感性的人,那就能懂得雨中了悟的美丽,只要静静的听,不让琐事来打扰,让雨把你内心的疲惫洗去,让雨把你的烦恼冲刷干净。你会发现,心澈如泉,心明如镜、心朗如天。
听雨、赏雨、思雨、识雨,雨,诉说了四季的变迁;雨,带来了无限的情致;雨,诠释了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滴答,滴答”,是雨在诉说?是雨在微笑?还是雨在哭泣?听懂雨,不是用耳,而是用心,用心聆听你会发现,绵绵的细雨,让自己的心境豁然开朗,会发现,原来生命的真谛在雨中是如此清晰……
窗外,细雨轻轻敲打着窗棂,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宁静,聆听着窗外的雨声,心中有些许淡淡的欢喜,淡淡的惆怅,淡淡的思念,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独处,如同品味一首真诚的小诗,独自在家,听雨、品雨,仿佛雨水在瞬间净化了心灵。
不知道喜欢雨的人,是不是都有点多愁善感,但是我猜想或多或少骨子里,应该是有一点浪漫气质的,喜欢在一个人的雨天,躺在文字里感怀生命的意义,岁月如同小雨,如果你不用心品尝,它就会被时光,慢慢地蒸发,变成那一天的流云,听雨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做,什么也不要想,只要虔诚地闭上眼睛,听小雨平平仄仄,听小雨喋喋不休,听小雨走走停停,听小雨缠缠绵绵,没有叹息,没有哭泣,只有对记忆的深深眷恋。
喜欢在雨天,感受那份雨中的意境。
喜欢在雨的意境中,感悟真实的自己,此时,雨的印记弥漫了整颗心,装载着生命中满满的记忆,窗前听雨,雨声幽幽,声声滴在心上,我把心事挂上了枝头,细雨敲打着窗外的枝叶,好象唱着那首心灵的挽歌,独听心灵之声。
有时会有一种超脱的情怀,独处是自己心灵与心灵的邂逅,此时无声胜有声,只需静静聆听,任思绪飞扬,静静地聆听自然的声音和心音的脉动,听雨的呢喃,缭绕心头,冰凉的雨线,亲吻着肌肤,甜甜的雨滴,钻进我的心,浸润心房,静静的感受,这淡淡的清新味道,这滴落是如此的美妙。
听雨,听不绝如缕的清音,听雨,听自己真实心绪,听雨,打开尘封的心扉,灵魂,释放如一池春水涟漪,心,褪去浮华与混沌,有一种笑看花开花落,云长云消的淡然。
窗外的潇潇雨声,如天籁之音,在空气里潺潺流动,夜色更显幽深,有风吹过,爽爽的、幽幽的、霎时间,尘世间所有的沧桑疲惫,昔日的繁华如风如烟,随风消逝,心无旁骛,这样的夜晚,独自享用着一份清幽,任光阴的脚步,从身边走过,远去。
对雨的感觉越来越成为一种心境,飘雨的日子,喜欢沏一盏茶,看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喜欢捧一本书,让墨香沁入心脾,然而更喜欢的是什么也不做,临一扇窗,看雨丝飘飘摇摇,听雨声淅淅簌簌,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让虚浮的尘念沉落、沉落,沉到心灵的深处。
有些时候,雨还是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那年少时的雨,一闭上眼睛,就出现在了脑海里。那些如烟的往事,曾经温暖了多少个曾经,每次看到雨又勾起人多少回忆?那层层雨帘里尽是亲人熟悉的影子了。
中年后再听雨,听得是几许禅意。倚楼听风雨,淡看人生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雨用心去听,用心去领悟,听得是时光煮雨,是云水禅心,是对光阴对人生的洞悉和感悟。
赏雨,每一幕都是水墨丹青
听雨,每一声都是天籁之音
写雨,每一字都是禅意人生
问雨,每一句都是深挚情怀
遇雨,每一场都是今世之缘
对照自我检讨之第七十六天
对昨天工作、生活、学习和对照以前的计划比对基本满意。
好的方面:
1、简书写了。
2、已读书打卡。
3、生活中的一些事按计划做了。
4、打太极拳。
5、冥想。
不足之处:
1、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还要加强。
2、时间安排还有待更加合理。
3、效率要再提高。
4、性格方面需要进一步逐步完善。
今后方向:
1、所有时间安排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没有按计划的及时补正,计划要具体。
2、按前一段的方式做事,效率再提高。
3、每晚9点思考当天的事是否做完了,可否补充。计划第二天的事。
4、注意人身出行安全和健康、饮食。
5、完善性格,锤炼语言。
6、每天冥想。
7、有好的想法,立即去做。
诗词选·《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代·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310篇诗文
作品原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作品注解
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作品译文
我登上谢朓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
作品赏析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首诗作于754年(天宝十三年),这一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581年——600年(隋文帝开皇年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读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箴言
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
心情语录
谎言与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
随笔
想着,岁月累了,就停歇一小会。记得,多久没看看门前的树,已经落了又新芽;多久没数过星夜里的月,圆了又缺。浮躁的人海,快节奏的生活,膨胀了欲望之门,放大了快乐的要求,当一次次站在快乐的窗前,为何欲进不能?记得儿时一块糖果,便可开心好久,如今已是旧门的往事,即便走入,也难满足快乐的山峰。复杂化的标准,无限级的目标,对于快乐,已是巅峰之上的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