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序:昨天講了【五種】觀彼外緣法的“不斷”,今天的內容是“不移”:
1、不常;
2、不断;
3、不移;
4、由小因生大果;
5、与彼相似。
師父所講文字版:
云何不移?芽与种别,芽非种故,是故不移。
就是这个“不移”是怎么样的一个意思呢?
有的地方呐翻译成为“不步”,这个是最开始的翻译,就是吴月氏,就是三国时候吴国啦,优婆塞支谦,谦虚的谦,《了本生死经》称为“不步”。
“不步”的话,我们就讲说“步其后尘”呐,比如说这个人他因为贪婪,所以积极地去追求啊,产生偏执,结果呢造成很多的困扰,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情绪状态。看到这个事情了,那应该有所反思啊,不能像这个人一样的。
那如果说没有反思,其他的人呢也像他这个样子,对于事物啊种种地追求啊,越来越偏执,很严重地苛求,那么就形成了一种心理的困境,“步其后尘”,也就走成了他这个样子的了,那就这个“步”的意思。
“不步”呢?那就不步其后尘,不是跟他一样的。
那么这里是依“不移”来说的,就是说“芽与种别,芽非种故”,就是说这个“芽”跟“种”是有差别的,是不同的,“芽”是一个形状,“种”也是一个形状。比如种是圆的了,芽是长的,那这个形状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不是说这个“种”走到“芽”的地方去了,它没有多少改变,没有多少变化,这个是有变化的。
在通常意义里面呐,佛法呢宣扬最多的,讲得最普遍的就是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关系,如是因,如是果。
那么在这个表述当中,它主要是讲有相应的施予作用就会形成未来影响,那么就会依这个世俗的生活当中瓜、豆一类的因果关系很浅显地、很通俗地来描述。但并不是很刻板地说像世俗的一般层面所认识的这个情形,种了瓜下去了,将来就长成瓜了,种了种子下去,就会长成种子出来,是不是这样子呢?
不是这样的。这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会有对应的作用、对应的影响。问题从实际的角度来言呢,你种了种下去,比如说是瓜,或者说是豆,你确定能够得到豆吗?你确定能够得到瓜吗?
不见得。比如说遇到某一年干旱,颗粒无收啊,这个水呀缺乏啦,那么你就得不到瓜,也得不到这个豆。
那如果从我们生死轮回的角度上来讲呢,无始以来乃至于今,不断地在造业了,在六道里面轮回,五趣升沉,有多少多少的恶业了。所以你像大的广义的缘起观里面,像《华严经》里面讲的这些描述啊,就比如说如果你的这个贪心,或者是你的杀生的这个业,如果它用一种颜色来显示的话,就是尽微尘数尽微尘数计的这个空间呐都是容不下的,都是容不完的,假设从过去的这个总量上来讲。
那如果说你一定要这个业啦完全地清了之后,这个才会清净吗?
那佛法当中呢重点强调的重要的地方呐,是能够生智慧,能够断烦恼,从我们起业的这个根源上来用功,来下手。
“惑业苦”三相嘛,我们依烦恼而起这个造作,形成种种业,有善业,有恶业,然后感果报,如果是善业多,那就是得人身,生天上;恶业多,那就是下三恶道,作这个畜生呐,堕到鬼道,堕到这个地狱道里面去受苦,是这样的一个相应的联系,由烦恼起业,由业产生轮回的生命事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联系的。
所以要从根源上着手,就是能够把烦恼断除。而断烦恼当中呢最深度的层面呢,那就是你要认识生命本身,不在这个“惑苦业”当中迷惑,随逐自己的戏论颠倒引发种种的烦恼,是这样子的一个下手处、一个开端的地方。
所以这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呢,是从对应作用上来讲,并不说这个豆啊,就只是豆,瓜呢就只是瓜。
就像我们做了一个布施啊,比如说你布施了一碗饭,或是你布施了一件衣服给这个人穿。那么从通常意义上讲,你布施了之后,下一生你就感得了比较丰厚的生活资具。那么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啊,它跟你的心态也很有关系,虽然它会形成一定对应的作用,但可是你怎么用,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我们这一生呐,你去工作,然后去赚钱,你赚了多少多少钱,那这个钱怎么用呢?那有的人呐就是去旅游一下,有的人呐就是去保健养生一下,有的人呢就去做布施了,有的人去供养三宝了,那么也有的人呐吸毒等等,所以他同样是获得了这些钱,但是它产生的效果、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那么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那是有利益的,那他做一些危害、伤害的事情呢,是自我伤害,还有他人伤害,是有利或者有害那就是随他的这个用心转意有关系。
所以佛法里面呐做种种的一个善行之后,假设是从大乘的这个角度出发呢,那就是回向无上菩提。就像大乘的一些经典里面啊,佛的本生谈相应的菩萨故事一样的,他将自己的这个善行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他为了这些福德因缘所积攒呐,都是能够成熟善根的,不是一般意义里面只是说获得一些资具,那就会将这个扩大,因为本身呐他的心量广大。
所以除了这个所做的事情,还有他本身当时所起的心念、想法,这些境界综合起来才是一个未来的形成,只有从对应影响上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并不是说一定只是豆。
所以这里讲呢“不移”,就是这个种子生了芽了,不能够是说这个种子又跟着过去了,还在这个芽上起作用。
那这个会造成什么问题啊?
会造成因果错乱。就好像一个人犯了一个罪,经过定案,经过审判之后,那就受到一定的制裁和惩罚啦。那是不是因为他有这个罪,你就可以不断地惩罚他下去呢?
那这个也不可能的,那又是一种错误了。
那比如说他做了一件善行,会感得某一个相应这个作用,成为一个果报。那是不是他为了这个善就永远都会一直一直有这个果报生起呢?
不会的。
所以就像我们这个一般的生死流转过程一样的,他过去生有福报,带来这一生感得种种因缘比较好。那么这一生的因缘呐他在受用,那如果他没有新造福报,进行积福,积累啊,那么他受用完了之后怎么样?
就从人道退堕下去。
那么跟现前我们做某些事情也是这样的,它是动态的变化,它不可能从这一个当中带到另外一个事情里面去。所以这个当中呢也会形成后来像佛法的部派分张就有一些解释,解释这个业力的关系,认为说我们这一生做的业,然后做完之后,人也死了,肉体也散坏了,精神呢又形成新的一个形态了,它怎么样会让你下一生的时候还感果报?
那又比如说你这一生是相续于前面的作用而来的,那么这个又是怎么带到现在的?那么就有种种的设定。
那比如说有部当中就讲呢“三世法有”,就是指任何一个存在它一直都是有存在性的,并不会随着这个事物的消散而消亡,也不只是随着这个事物的出现才出现,而是它的这个存在性呐始终都是有,只是说遇到相应缘的时候,那么这个事情就出现,还没有遇到这个缘的时候,这个事情就不出现,它是这样来解释因果关系这种联系,就是因果的这种联系。
那么这个就是从缘起义上来讲呢,是有一些借鉴,使我们来理解佛说的缘起啊、佛说的因缘呢,能够有所跨越。
就是说在我们初步认识佛法,了解佛说因缘的时候,人总是会这个容易粘连实有的存在,就是主体、客体的真实存在,不会完完全全的就如佛所说,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报,因缘显现。
那么这里的五种表述,就是“不常、不断、不移”等等,那么就是从这个“外因缘”变化的时候说其总义,就是从这个总义上来讲呢,它是这么一个范畴的,是这么一个范围的。
所以我们来理解“因缘法”的时候,理解佛说因缘的时候,这个不要理解错误了,不要理解错了。
那么这里这一义呢,就是指“不移”。
“芽与种别,芽非种故,是故不移”,所以不是从因到果有一个东西会带过去,没有带过去。从这个事情出现的时候是一个“果”,那么对于前面发展过程当中,对这个现象,对这个果产生了作用,产生了影响的,我们叫做“因”。当“果”出现的时候,“因”已经不出现了,它已经成为“果”的这个事情了,原先这个状态呢不会转移到这个地方来,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这个是第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