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堂课》
时间管理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按场景管理。意思是在什么场景下,就做相匹配的事。比如我的早起,洗漱—热身—冥想(运动)—晨间日记—读书写作等。这一套动作,就是你在这个场景下习惯成自然的连锁反应。
有没有场景化读书呢?
《毛姆读书随笔》就介绍了毛姆场景化读书的习惯。
早晨开始工作前,我总是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著作,因为读这类书需要头脑清醒、思想集中,这有助于我一天的工作。等工作做完后,我觉得很轻松,就不想再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了,这时我便读历史、散文、评论或者传记。晚上,我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兴之所至就读上一段,而在我床头,则放这一本既可以随便从哪里开始读,又可以随便读到哪里都能放得下的书。
作为一个普通打工人,我们可以参照毛姆的做法,养成自己的读书习惯。在理想情况下,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工作日早起完成习惯动作后,按某个主题读些有深度的书,或者写书评,或者背诵国学经典,充分发挥这个时间段头脑清醒又不被打扰的优势。
通勤路上,或者偶尔的碎片时间,就用手机阅读,这类APP太多了,看看新闻或者小说。如果是开车,那就听樊登读书或喜马拉雅的内容。
中午,大概会有半个小时闲暇,跟孩子讲绘本、故事书之类。
到了晚上,通常要有一个多小时陪孩子写作业,考虑到可能随时被打断,就看看闲书,历史、杂文、小说、传记等等。因为要做好榜样,不敢在这时候用手机打卡。往后还有一个多小时才是自己的时间。这时候我会花十来分钟完成一天的打卡任务,然后继续按主题进行阅读,最后用半个小时左右来简书日更。如果还有闲暇,就陪孩子读读故事书。
到周末,通常能有半天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都拿来补觉挺浪费的。可以用诸如“小黑屋”、“墨者”这类软件,帮助自己集中精力写书评,让读书创造收益,才能长久坚持。
当然,我们也大可不必太牵强,只是说有这么个培养阅读习惯的方向。生活中有许多美好,阅读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愿你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