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听够了“成为自己”“做你自己”,以至于你相信现在的自己就是你要做自己。那你有真正了解过自己吗?有人告诉过你“你是生而不凡”吗?我想这本《生而不凡》能帮助你寻找心中的答案。
我们从小或许受到这样的教育是:你应该好好学习,上学时不要迟到,要学什么专业,以便毕业出来好找工作,你应该多少岁前结婚生子这样人生美满,你是不是被很多这样的“应该”所规定的。我们是不是被规则规定了我们“应该”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生活,因为其他所有人似乎也都如此。
作者维申•拉克雅礼也是如此,一开始被“胡扯规则”绑架啦,被父母从小教导说毕业后要当工程师,律师或医生,所以他以工程师为目标,修读工程师相关的课程,最后临毕业时,进入了当时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微软公司。在我们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开端。然而,几周后,他就辞职啦,在我们看来真是匪夷所思,但是,对于维申来说,这很正常,他真正喜欢的是摄影和表演艺术。只不过在微软的光环下,显得不是这么重要。进入微软后,他更是度日如年,感觉自己不属于那里。
从作者的经历来看,从我们出生起,我们的大脑就开始被这个普世规则世界里的观念影响。最初是来自父母、亲戚,之后是来自老师、书本、媒体……我们做决定时自以为是理性的,实际上它更像是被家庭、周围人、文化认可的一个决定。那么这样观念全部都适用于我们吗?比如维申,在从微软辞职前,他一直把“应该读名校、当工程师、进大公司”这样的观念视为理所应当,因为从小他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教导,从没想过生活还有其他可能。他把这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应当,实际经不起推敲、限制着我们人生的教条,称为“胡扯规则”。
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差不多都有打破胡扯规则的经历。
比如“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刚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一样,拿着简历到当时火热的互联网公司等待面试。然而等了半天都没人搭理他,于是他想,“谁说我就不能开一家公司呢”?
乔布斯说:“围绕着你的叫作生活的一切,是由不比你更聪明的人创造的。”一旦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有意识去挣脱胡扯规则的枷锁。
如何冲破“胡扯规则”?
第一,判断这项现实认知是绝对真实(物理世界),还是相对真实(精神世界)。所谓绝对真实(物理世界),就是对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适用,比如父母必须照顾幼童。而有些事则是相对真实(精神世界),比如养育孩子的方式、饮食习惯、恋爱方式等。
维申是印度教徒,从小被告知不可以吃牛肉。但他想,别人都可以吃,为什么印度教徒不可以?于是他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条禁忌的由来,是古印度教徒喜欢把奶牛当作宠物,且它们很有农业实用价值,而今天,奶牛早已没那么“珍贵”了,宠物也已经是猫狗。于是,维申大胆地吃了第一个牛肉汉堡。
第二,判断这条现实认知是真实发生的,还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附加含义。有些时候是我们自己制造含义下去而非事物本意。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多次相亲失败后,固执地认为,因为自己没房没车,所以找不到对象,而女生都喜欢有钱的男人。这显然是他大脑妄想的产物,并非客观现实。
突破了胡扯规则,重塑现实认识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就是目标和手段,我们经常把这两者混淆。这也是大多数人掉入的陷阱。我们往往把考上好的大学、进入某家公司、获得什么样的头衔、与某个特定的人结婚定为目标,实际上,这些都是手段。
手段的后面,往往跟着一个“这样就可以”,它们是一系列步骤中的一个,也通常是为了满足某些胡扯规则。比如:我要考上清华北大,这样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赚很多钱,就可以在买房买车,就可以找到老婆结婚……
而真正的目标与手段不同,它们是你灵魂的渴望,能为你带来喜悦和快乐,而非因为它们能给你带来某个标签或物质上的回报,也不是因为它们满足了家人或社会的要求,它们通常是一种感受,追寻它的过程中,你会由衷感到快乐。
如果你感到确定真正的目标有些困难, 《生而不凡》建议你问自己三个最重要的问题:
在这一生中,你想要体验什么样的经历?
你想要如何获得成长?
你想要做出怎样的贡献?
这三个问题,就像三道光,它们可以照亮你混沌的内心。
很少人愿意说出自己的梦想,甚至羞于承认它们。但如果你认清了自己的目标并公开地分享,就会有神奇的力量帮你把它们变成现实。
寻找真实的自己,所以想明白自己是谁,不要再为别人而活,才能悟出自己的使命,从而取得卓越不凡的成就。
而我们大部分人,其实是混沌地活着的,既不知道自己此生的意义,也不清楚自己该行何事、所行为何,一生光阴就此虚度。
从来就没有一种标准的定义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全靠自己去探索。
试着去打破心中的枷锁,寻找真实的自己,你本来就生而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