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各位打工人,五一回来该收收心了!为了让你们更好打工,今天问个问题:钱在贬值,你收入够吗?
先说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很爱吃苹果,每年都会让国民进贡一定数量苹果。
国王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吃到苹果,颁布了一个法律,强制推行一种苹果券:国民可以用1张苹果券在国内任何地方兑换1斤苹果,同样,也能用1斤苹果兑换1张苹果券,即1张苹果券=1斤苹果。
并且只有国王可以印刷这苹果券,其他人不准印刷。
一开始,苹果券数量和国内苹果斤数是相等的,不会出现苹券换不到苹果情况。
而且,由于每年的苹果树还会长出新的苹果,那么新长出来的苹果,大国王就会印刷对应新增部分苹果数量,从而继续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有一天,大王国库的苹果吃完了,距离明年进贡时间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偷偷多印刷几张苹果券,从国民手中兑换几斤苹果吃,从而解决了现在吃苹果问题,这样一来,仿佛可以凭空生产多几斤苹果了。
但事实上,苹果怎么会凭空产生呢,苹果只会在树上长出来,国民每年从树上采集了新长出来的苹果,按比例进贡,国王才有苹果吃。
因此,多印的苹果券并不能凭空变出苹果,而是向“未来结果的树”先借来。苹果树如无意外,肯定会长出苹果的,国王先借从国民手中来几个苹果(多印几张苹果券),等苹果树结果了,国民进贡了,我再还回去(销掉之前多印几张的苹果券),这样,苹果和苹果券依然是相等的。
如果只是这样操作,多印一些苹果似乎问题不大,因为每年都会有进贡,国王销掉多印就好了。
可问题是,某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苹果树上减产10%,那么国民按比例进贡的苹果自然也少了10%,而跟往年一样多印的苹果券却无法全部销掉了,只能销掉90%的券,也就意味10%苹果券流入全国了。
这是国王没法控制的,因为他无法销掉这多印的10%的苹果券,更关键是,国王养成了多吃苹果习惯,明年继续要多印一些苹果券吃苹果,如果明年苹果树继续减产,那么又有一部分苹果券销不掉,国内又多出一些苹果券了。
国民慢慢发现不对劲了,几年下来,怎么大家的“苹果券”都变多了一点?而手上的苹果只有这么多,开始珍惜自己的苹果,并且开始有人愿意1张苹果券换0.95斤苹果了。
这样,因为国内的苹果券变多了,大家又重新达成一个默契,1张苹果券换0.95斤苹果。导致国民的苹果券“贬值了”,即手上苹果券能换得苹果数量变少了。
我们将这现象称为通货膨胀,苹果券贬值了,兑换越来越少的苹果了。
而现在,我们很多中产阶级都很焦虑,无非就是手上的苹果券贬值太快了,购买力越来越不足。
而这个贬值速度是多少?我们有一个指标可以看,那就是M2。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
那么,去哪里查询呢?
你会发现,2021年平均每月同比都保持10%以上,那么你可以大胆推测,今年的“苹果券”会贬值10%以上。
可能一些书上还会告诉你,看社会通胀率就看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变化对比、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我认为通胀率只看CPI,这是不严谨的,因为CPI顶多就是“居民必须消费通胀率”,如果今年你的财富增长速度大于这个CPI,只能保证你饿不死。
如果你要过上品质生活,就得考虑另外一个隐藏通胀率“居民可选消费通胀率”(医疗、教育、房子等)。
你可以理解为:居民必须消费通胀率+居民可选消费通胀率=M2增长率
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是总是稀缺的,而不是市场上的一颗菜、一斤肉这样随手可得,因为稀缺,自然有人愿意花更多的“苹果券”去兑换。
而流通的的“苹果券”每年都在增加,也就不断出现新的等价关系,需要的“苹果券”自然更多了,也就是价格更贵了。
而这个上涨速度,远超于CPI。
因此我们自己要明白,你要买房子、你要好的医疗、你要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跑赢CPI是远远不够的,你的目标是跑赢M2增长率。
社会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把你甩在后面,每天每时每刻,你所积累的财富都在被稀释,别你以为自己拿个死工资,做个月光族就无法稀释你财富了?稀释不了你的财富,也会稀释你父母辛苦一辈子所积累的财富。
我们不要抱有抵抗心理,尝试接受这个现实吧。
社会通胀这个现实对大家一样“公平”,我们想不被大多数人拉下太多,一般方式无非是:提高收入(涨工资、做副业)和资产增值(股票、房产)。
因此我认为除了自身勤奋工作,提高收入外,还得顺带学会一些理财技巧,至于要不要花很多精力学理财呢,我认为同样也要看性价比。
如果同样单位时间内,你花同样的精力,工作上能提高的收入(或副业)大于理财的收益,我认为你掌握简单的理财技巧即可,大可不必花太多精力学习(但不能不学),好好存钱不乱花钱就够,先跑赢CPI,剩下靠工资收入弥补。
举例:你现在资产有10万,工资是5000元,假设今年的M2增速是10%,那么你资产得增值1万才不至于出现资产“贬值”,也就是今年资产得11万才不会缩水。
你现在的收入是5000,扣除日常开销,每月平均剩下2000元,如果一年存下来有2.4万,远大于1万,那么你原来的资产10万就不会被贬值,甚至“增值”,但我们都知道你现在基数太少了,得增加基数。
那么增加多少呢?你可以用(你现在的年收入/4%),可以得出一个数,而这个数值就是你的人力成本,例如现在年收入是6万,那么你的人力资源价值就是150万,当然这个价值随着你的收入增加而增加。
这个4%既能跑赢CPI,也能告诉你存钱的目标数值究竟是多少。
假以时日,当你存款用4%收益率产生的理财收益,可以让你饿不死时候,那么你首先脱离了温饱问题。当你存款用4%收益率产生的理财收益,跟你工作收入一样时候,那么你脱离了被迫出售自己时间问题。
也就是说哪怕你不需要工作也能靠理财收入活下去时候,这时候,你就得开始认真学理财了,因为理财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的。
不然的话,你虽然每年工资收入没减少,但是积累的财富却每年的按一定比例,大金额地在缩水,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更残酷的是,人到中年最怕这种资产贬值,因为他们收入可剩余资金已经接近极限,也就是说上有老、下有小,可支配资金不会再大幅增加,而资产却无时无刻在贬值,因此学好理财真的很重要。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被牺牲换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