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确实没有人们普遍想象中的那么大。前几天我给儿子一些书目的时候,我也表达了这个意思:读书肯定有用,但是除了专业书籍,其它的书籍很难说对生活、对工作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那些书目中的书籍,我也没有指望儿子真的一一读完,所以我只让他是随便看看,有兴趣看看,有时间看看而已。这种读书的态度,一如陶渊明所说,喜读书不求甚解吧,哈,能与先贤暗契,也算是有所得了。
所以,对于读书我倒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在朋友圈炫耀一次五杀(虽然还没有过),或者一次安逸的旅游,甚或是西方世界与东方世界一致的愚昧事件,而非把我看过的书都贴出来——偶尔贴出来的书籍都是针对某些具体事情而已。
但是这样的从容还真的会被一些新颖的看法打破,比如有人就会问:你每天看书无不无聊?
对于这样的询问,我首先感知到的是人际交往之间的无礼态度,在这之后才能感受到对方对这个世界认知上的狭隘。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喜欢与人高谈,欢宴,大声吟唱,相互推搡作乐,从中能感受到巨大的乐趣。遗憾的是我并不能感受到那些乐在其中的人所感受到的乐趣,仅仅能从别人的描述和别人的表现推测出他们感受到乐趣罢了。对我来说,这仅仅是一个理性的逻辑推导的结论,不是我感同身受的体会。当然还有很多其它作乐的方法也是我所不能直接感知的。按照流行通俗的解释,这个可以归因于个人的经历导致了这种种特质,或者按照装逼的方法来说,这是文化结构导致的结果。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论,这更多是因为天生的在某些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类似的现象还有,一些实验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戏剧性情节,对于喜剧的笑点,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等等都天生缺乏认知的能力。在阅读方面,有很多人无法通过阅读来认知事件,必须通过发声语言才可以,或者无法从阅读中认知到作者所希望传达的情感、戏剧性场景等,甚或是天生的阅读障碍(比例据说有10%之高)根本无法分辨文字符号,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欣赏艺术或者阅读•读书确实是一件乏味而烦难的事情。虽然我在这些领域有着过分的敏锐,并且一直对某些人对岳云鹏的谐谑和老舍的深邃无法领悟而觉得不可理解,但是我也能从逻辑上得出他们确实没有感受到此种乐趣的结论。
这听起来似乎很可怕,认知能力的缺陷,似乎马上要穿上紧身衣被关起来的感觉,但这真的没什么,想一下我们周围那么多人持有各种由我们的目光看来稀奇古怪的爱好,或者,居然有那么多人都对我们自己所认为的很好玩的事情不感兴趣,就能知道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各种认知能力在人类个体上的不均匀分布是人类数百万年进化得来的结果,是人类作为整体为提高生存能力而获得的特性,无所谓好坏,也无法用道德评判。但是这一事实——每个人很难拥有所有别人的认知能力,不论是情感上的,或者是逻辑能力上的,或者是某一智能结构上,这导致从个人立场出发的结论很容易陷入片面的这一事实,确实值得记取并时时警惕反省,否则便难免陷入狭隘的境地。
而读书似乎就是解此困厄的一剂良药呐。
TIP:回应一下那个关于读书是不是无聊的询问:可能对我来说,最不容易无聊的事情就是读书了。再做一下价值判断:狭隘是人的本性,但是表现出来则是low逼^-^。话说我虽然崇信与人为善并且积极实践,但一直不是一个道德上的犬儒主义者,不持相对主义立场。
不可否认读书最原始最率真的目的就是娱乐。至少对我来说如此。从小时候起,相比于在外游逛,读书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乐趣。即便是现在出游,在旅途中消磨时间的方法就是读书,然后到了目的地,游逛之后,再坐下来拿出书来阅读……书籍所囊括的从电子云到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尺度以及从宇宙肇始到宇宙灭亡(甚至是宇宙存在前后)的巨大时间跨度,我无法想象如此庞大,如此繁复的内容会让人觉得无聊,也无法想像世界上还有什么在这方面有可以超越书籍的形式存在。(电玩、电影、戏剧、音乐在表达内容的深度广度上显然还比不上书籍,何况其它)
至于这其中有一些令人惊心动魄的细节,比如屠格涅夫笔下那只落在逝者眼睛上的苍蝇,梁武帝在侯景之乱时对太子说的,勿使后人耻笑;或者更为学术上的,类似于通史读本上对于考古学田野调查的一段描述……这些通过阅读所能体验到的,完全超越于一个人自身所能经验到的场面,不正是开拓视野、让人超越狭隘的绝好路径吗?
而且,良好的阅读不会让人局限于书本,它反而会指引人走向现实。书中得来总觉浅,那些场景和感受,多少会吸引人们去走到真实的环境下去追寻体验一番。我想去到的远方,不是盲无目的的远方,那里会有传奇、会有可能的财富、会有各种新奇的冒险和激烈(当然也会有艰险和失败),而这正是在读书中所被引导的。
最终如上面所说的,读书其实是一种很私人的事情,更多取决于你的天赋,因此从功能上来说也不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天生无法从书籍中找到乐趣的人,这些表述其实与你无关,你的命运是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展开的。如果你是一个天生能从书籍中得到乐趣的人,那么不用诱导你也能去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