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showhand,知识通常是被我们误解的概念,我们通常以为知识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古人才会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以偏概全,事实上知识要比这个宽泛的多,不仅仅书本上的算知识,比如我们懂得一件手艺算一种知识,我们会谈钢琴算一种知识,所以我认为凡是用助于人类认知成长且可以传承的东西都是知识,知识是两个东西,知是认知,识是见识。
“知”和“行”是一对历来被谈论的话题,我见过的“知”和“行”的三种论述,第一个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追求“知”和“行”的一致性,;第二个是我之前在一个公众号上面看一种说法,说的是“知” ,“行”转化率,就是“知”除以“行”,就是知道的有多少转化为行为,尽可能的把知识转为为行为;第三个是宁向东老师在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里面提到的,“知”不一定行,也可以用行为为指导认知。其实还有宁外一句话是特别深刻的反应了这两者关系的,那就是“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以上的三种论述都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我觉得每个都是只谈到”知“与”行“的一个侧面,所以我总结一下重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一谈”知“与”行“。我觉得在我们的一生中,”行“是大路,”知“是路口,我们一直沿着一条路往前走,是”行“在起作用,当面对选择的时候,是”知“在起作用。我们一直往以前走,行动,努力,所以我们可以达到阶段性的目标,就是从这一个”路口“走到下一个”路口“。到了路口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向前走,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所以我们的知识就会指导我们怎么做选择。我觉得在我们人生的阶段中,”行“是药,”知“是药引子。行让我们生活丰富,有趣;知让我们的行向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前行。
有一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努力不重要,而是要强调做好的选择的重要性,事实上很多人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主要原因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做了错误的选择,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努力不重要,而是这句话可以给更多人的启发。
怎么做好选择呢?我觉得最好的途径就是学习知识,当然并不排除运气的成分,有的人确实就是因为运气好,做了好的选择而做出好的成绩,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我觉得始终选择发生概率大的事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学习知识,可以让我们做好选择的原因是每一个新的知识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让我们更好的看清楚我们面对的选择。
我举几个这段时间学习到的知识对我的影响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个例子是前段时间看高晓淞节目的时候,高晓淞的一个观点是”潘金莲是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原型”,当时我在情感上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我并没有反驳或者是理性的去思考过这个观点,因为我本身非常喜欢《红楼梦》,所以只在情感上不以为然,但是并没有深刻的思考过这种思考方式。后来在吴军的“硅谷来信”里面看到吴军老师专栏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讨论,吴军老师认为高晓淞是“过度解读”,这种过度解读的思考方式并不科学,且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成长也并不可取,要是我们没有理性的去思考其中的联系就深以为然,对我们来说极其危险的。第二个就是科学思维的可证伪行,证伪的思考方式比证实的思考方式更能够让我们保持理性。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别人用具有煽动性的”过度解读“和”已证实的绝对真理塞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辨识,有符合自己价值的选择。
第二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听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的时候,讲天体物理学,讲到宇宙的诞生,宇宙的浩淼,还有神奇的暗物质,暗能量,天体物理学的东西神奇,美妙,也许你会觉得这种知识对我们来说不过谈资而已,对我们做选择并没有什么用,事实上并非如此。
事实上万维钢老师提供的是一种宇宙视角,当我们遇到很多事情的事情,我们是如此的痛苦,如此的难以抉择,但是站在宇宙的角度,我们的痛苦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们的一生都不过一瞬间,所以我们选择又有何难呢。
每一个知识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选择,维度越高,我们越能做出让我们有更好发展的选择。《三体》里面说的,”高维俯视“ 就是在更高的维度看低维的时候可以更能看到本质。学到更多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我们面对的选择的时候,有更多的角度去看,以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