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分享自己的加工理论,之前就思考过,在刚需的场景交换价值,个人对资源的加工确保了稀缺。一个人可持久的溢价能力必须是基于对输入资源加工获得的。
你从别人的地方买入资源,到其他的地方再去销售相同的资源,赚价差这种模式在这个时代会越来越难以持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的壁垒逐步打破。任何产品,都很容易找到。如果真要做基于品牌溢价能力的事业,就必须具备基于资源的加工能力。
你从别人手里买入资源,你要是再加点价格卖出去,这只能算是投机取巧, 只能在信息不对称,物质不丰富的地方展开,但世界发展的,从大趋势来看,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如果你买入小麦,就要想办法加工成面粉,如果你买入面粉,就必须想办法加工成馒头,包子,水饺,如果你买入馒头就必须要跟餐馆的菜单形成统一的餐饮方案,如果你买入的是土豆,那么你必须想办法加工成酸辣土豆丝,土豆炖排骨,提供你的客户。
入资源,经过火候,出加工后的产品。这样才能成为可持续提升竞争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工,而加工的核心就是火候。
我们说加工能力,最核心的就是火候,从小麦到面粉,从面粉到馒头,从土豆到土豆丝,教程一大堆,但真正的核心并不是标准步骤,差异化就在于火候,能够根据资源的现状和用户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火候把控有机的加工出来。同样是馒头,有的很香有的却又硬又没味,同样是土豆丝,有的口感软有的口感硬。同样的资源,不同的人加工,最终的价值也有不同。
差异就在于火候。
火候是指在烹饪过程中,根据菜肴原料老嫩硬软与厚薄大小和菜肴的制作要求,采用的火力大小与时间长短。
我们每个人奋斗,成长,习得差异化的能力,真正的核心就在于对于资源整合加工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这样才能在交换连接中形成认知互补。
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自己的”火候“更好的满足被需要的价值。面对身边的各种变化,都能够用习得的”火候“从容化解,并形成能力输出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避坑能力,也就是我们的独特价值。
今天跟数据分析部门的同事沟通,就提到,今天对我们做大数据的人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从平台到算法都开源了,并且很多云服务都直接部署好,直接等你来用,从原来的高门槛到了如今的低门槛,我们今天再做就不需要重新搭建系统,重新自己搞算法了,而真正具备竞争力就是数据和算法参数的“火候”,对数据的理解,对行业需求的理解,中间通过自己的算法“火候”来实现价值的生成。
开车的车“感”是火候,炒菜的菜“感”是“火候”,演讲的说“感”是“火候”。。。。这一切的火候都是为了把不确定变成确定。我们成长,所谓经验,所谓认知,无非就是把身边的不确定资源通过自己的加工“火候”,生成确定的刚需+稀缺的能力。
从变化到不变,每天我们看到的表象都是变化的,然而我们习得的能力,“火候”却可以用自己娴熟的能力应对各种不变信息,场景,用不变应万变。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到汽车,到今天的电车,也许驾驶方式变化了,但你驾车的火候,即车感却始终要求不变。习得不变的火候,才可以我们更从容的面对这个千变万化的表象世界。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