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必须“扬长避短”。研究者发现,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扬长避短”。传统上我们强调弥补缺点,纠正不足,并以此来定义“进步”。而事实上,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短项时,就无暇顾及增强长项发挥优势了;更何况何人的欠缺都比才干多得多,而且大部分的欠缺是无法弥补的。
小明在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好朋友小亮的影响下考进了杂技团。当大伙在训练场上越练越有劲时,他们中有一个学员却越来越灰心,他就是个子高大的小明。看到小亮耍杂技动作灵活、如鱼得水的样子,小明越发感到自己笨拙。后来,团长分配给小明做的都是跑跑龙套、做做保护员的角色,慢慢的小明对耍杂技不太感兴趣了。
小明不想当别人的笑料,也不想让亲戚朋友看扁了,于是下决心苦练技术。可他发现,如果没有兴趣和优势而只有压力,他是无论如何也耍不好杂技的。他对自己感到失望了。
有一天,懊恼的他无意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句话深深震动了他:不要把你的钱投在不熟悉的领域。他立刻在脑海中引申出另一句话: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他突然醒悟了:我干嘛非要去耍杂技呢?我并不具备耍好杂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他毅然退出了杂技团。
闲来无事,他就去和附近工厂的工人打篮球玩,他感到自己打篮球倒是得心应手,特别是投球的命中率很高。后来,工厂为了参加全市举行的篮球比赛,竟把他正式招进了篮球队。比赛时,他是绝对的主力队员,为工厂篮球队荣获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接着被省体工队看中,现在被特招进了国家篮球队,正为备战下一届的奥运会紧张训练呢。
善于放弃的人,是聪明的人,而懂得转弯,更是灵智的人,也是最有可能实现成功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被一些盲目的兴趣所迷惑,以为理想一定可以成功。其实,要在某些领域上取得认同,并不仅仅单靠一味的勤奋和毅力就行的,关键是有自知之明:是否适合自己去奋斗?
例如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填报高考志愿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有一位位居中游的王同学,成绩在全校450名高中毕业生中300名左右,加试化学。数学、外语成绩较好,语文成绩一般,化学比较薄弱,他父母希望他报考外贸和医学专业。虽然他连续两年参加高考都上了一般本科线,但都由于与他报考的外贸和医学专业的录取线差了一些而他又不愿意调济而名落孙山。
我们对王同学作个基本面分析:在考生中他至多属中等水平,因此不能过高估计自己。对金融、外贸等热门专业应尽量回避。考虑到王同学文理成绩比较均衡,可多考虑一些招生人数多,文理兼收的专业,而且填报专业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因此象王同学他选报的方案如不局限在外贸和医学专业,比如填报师范、农林专业,他完全可以上一所较理想的大学。
有一位高三学生主动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哭诉了他内心的痛苦:
我有一个表哥,他在读高中时各方面都很出色,不仅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也强。他是班长、学生会主席,连年都是“三好学生”,还被授予“学习标兵”。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发表一些稿件。最后顺利考入北京大学。
表哥比我大三岁,他读高中时,我读初中。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我的父母亲戚常跟我说,要像表哥那样,做个出人头地的学生。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表哥那样的学生,有他那样的业绩。心中有表哥这个榜样后,我学习便格外努力。一进入高中,我就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计划:高一时竞争学习干部,组织一些活动,锻炼一下自己的组织能力;高二时争取在写作上有所发展,发表一些稿子;高三时全力以赴备考,也争取考入北京大学。
但现实却很残酷,高一时,学校组织竞选学生会主席,我参加了竞选但落选了;学习之余,我不停地写稿投稿。但我写得不少,发表的却很少。不仅如此,我的学业成绩下降较多。有时看到别的同学做题比我快,我就着急。一着急,做题速度更慢,成绩始终上不来。
进入高三后,我感到压力很大。我付出加倍的努力,但成绩升升降降,可以说降多升少。人们都说有付出便会有获得,这话我现在怀疑它的正确性了。就说前不久的一次考试,我英语才考了90多分,连我的强项数学才104分。不管怎么说,我不应该是这个分数。就说差吧,也差不到这个分上……,我怎么办?这样我怎么能象表哥一样考上北京大学?我怎么对得起对我满怀希望的父母?
显然,这位学生并不具备他表哥的优势和特长,而又期望值太高,生搬硬套表哥的成功模式,于是造成心理压力,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得狭窄,反而限制了正常活动,从而使学习和进步的效率降低,不能正常发挥自身的潜能。
事实上,客观地认识自我,非常之重要,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遇到挫折时,便为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我提供了条件和契机。其实,人同人的主客观因素各不相同,大可不必拿表哥的发展模式往自己身上套。做人要力求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注意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就可以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学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绝不能有非北大不上的好高务远的心理。高三学生特别要注意不将高考的成败看成为一生的成败,摈弃“一考定终身”的过时观念,在思想上不陷入绝对化,在心理上给自己留有余地,为自己营造“既积极努力,又不怕失败”这样一个积极、宽松的心理氛围。
一个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在难以成功的领域里和人竞争。不适合就要勇于放弃,并适时转弯,努力去做更适合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