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微课陆老师就是让人充满惊喜的机器猫,从百宝口袋中掏出4把神奇的钥匙,让我们带着宝藏家谱图,乘上名为“允许”的时光穿梭机,去探索修改人生脚本的可能性。
这四把钥匙分别是:1.邓巴数(Dunbar’s number):承认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接纳生命中这无法选择的五分之二,积极寻求剩下五分之三的变量;2.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承认自己是有限理性,追求满意而非完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第二序改变(Sencond Order Change)关注第二序改变,思考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行动时多想一些“是什么”;4.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
在时光机上,我看到童年歪歪斜斜写下的人生脚本,在它的操纵下,那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逻辑和幼稚决定;也看到了胆小怯懦的自己苦苦坚守着那些根本早已不再重要的信息;还看到自己秉持着要讨好、要努力的生存法则苦苦挣扎,期待着母亲眼中能看到自己的存在。然而母亲的眼里永远只有虚无、无边无际的冷漠与无穷无尽的叹息。我在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三种状态中徘徊,又看着萨提亚的四种模型在世代中轮回。当我打开家谱图时,我清晰发现以前忽略的细节,找到部分问题的答案,理解家庭中的这些问题时能着眼于问题本身之外更为宏观的层面。既然成员之间发生的事会对家庭全体成员造成影响,只要联结关系还在,那无论过去还是将来,彼此的影响都不会中断。那改变就有可能发生!
我的外公外婆都非常重男轻女,母亲作为家里第二个孩子自然是不受重视的。到断奶吃米饭的年龄正好遇见1960年大饥荒,外婆带着两个孩子外出避难。三姨很小就因病夭折,估计外婆将丧女之痛的负面情绪撒在母亲身上。而之后出生的四姨则代替三姨享受了空前好的待遇,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学历最高的居然是四姨。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看到家谱图那应该是外公外婆对早夭三姨的补偿。而母亲前有继承家业的舅舅,后有受宠的妹妹,成长的关键期又遇饥饿灾年。而后五姨六姨这对双胞胎女儿的出生无疑让这个本来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养育双胞胎的辛苦和六姨先天有轻微心脏病,也难怪五姨六姨脾气很大最难相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外公一人工作,却要养活一家9口,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外婆一人要养育7个子女,其中大部分还是赔钱货的女儿,心情不好时就拿孩子当情绪垃圾桶,非打即骂。据说母亲小时候被打得很惨,刚上初中因弄坏了同学“的确良”的衣服休学,据我推测那时母亲可能应激反应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好面子的外公外婆只能用毒打来掩饰精神疾病。后随时间好转,参加工作后相亲与我父亲结婚。
我的奶奶自幼丧父,祖祖守寡拉扯大奶奶和姨婆两姊妹。爷爷自幼丧母,祖祖未再娶,爷爷作为哥哥几岁大就拉扯弟弟长大。两个从小责任过剩的长辈结合,生下了我父亲三兄弟,特别想要个女儿,但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我出生时,奶奶几乎替代了我母亲的角色。是两岁半上幼儿园后,对我影响力最大的存在(两岁半之前我无固定抚养人,每天在七八个人之间辗转接力)。我也和奶奶关系非常亲密。巨婴父亲与隐形母亲是无法承担家庭责任的,几乎被奶奶一人承担大半,我长大后也承担了部分,在我眼里有时候父亲母亲更像是我的儿女。外地念书时同寝室的室友说我家角色颠倒,别家都是父母经常给儿女打电话叮嘱,儿女不耐烦。而我家正好相反,我会主动定期电话汇报情况,并提醒诸如晒被子,注意身体之类的琐事。以前我一直不明白我对老公第一印象非常差,也不喜欢他的一些言行。但不知道为何他提出交往我就鬼使神差答应了,求婚也是。家谱图让我明白我在循环奶奶的人设。我老公正是丧父两兄弟中的长子,这就是家庭动力中隐形的轮回。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出生之时,很多东西就早已注定,如果跳不出原生家庭的影响,爱恨情仇都由不得自己选择。
由于信息不全,家谱图只是草图,以后我会继续走访双方长辈,尽可能完善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去还原当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面对这图时,幼时那些对外婆和母亲的怨与恨早就烟消云散。把我换到当时的情境,未必能比她们做得更好。
原生家庭固然对人有非常大的影响,但一切人生脚本的意义是自己选择决定的。不应该将一切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应允许自己做自己,基于未来与当下去思考如何做。与父母应该采取: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非暴力沟通。降低人生的复杂度,当同时有2个以上的大任务时,列出优先级,砍掉多余的。当同一阶段两个任务一个出现变动时,要学会聚焦,暂停或推迟其中一个次优先级任务,并及时求助。记录他人对于人生关键决策的建议,从成本、空间、时间的维度去思考,收集足够信息,再以自己内在的动机去决策。
允许自己去拒绝生命中不应该承担的那些莫须有的责任,分清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界限,真真切切做自己。允许自己去发现,去调整,去做更好的自己。
当潜意识被呈现时,命运就已经改写了。值得做的,都值得做好;值得做好的,都值得做得开心。期待陆老师进阶的新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