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已到中老年,音乐上小有成就的指挥家回乡办理母亲丧事。此时,儿时与他一起在“问题儿童”学校的同学找他,以学监日记为依托,讲诉了那段日子里学监如何用爱,用音乐,用教育引导的方式,而非校长的“行动-反应(错误-惩罚)”的方式,来培养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用爱去生活、用道义去与人相处,减少不懂事学生的调皮捣蛋。
1.对待学生,要用爱去关怀,用道理去教育。这点是故事让我感触比较深的地方,而且认同的地方。对待学生,不是用惩罚和暴行去处理学生犯错和不成熟的行为。这个世上每个人生来都无善与恶,后天有的这些怀习惯,是在他所处的生活背景和教育模式下,耳濡目染的。因此,老师对他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坏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爱和宽容去打动、影响他们,最终,让他们在良好教育氛围的影响,感化和引导他们。人,特别是小孩子,只要在一个好的引导下,是可以“改邪归正”的。例如,学监了解到老大爷是被哪个小孩伤害后,同时在看到校长会私底下对学生施行不合情理的体罚的时候,学监一改校长的“错误行为-接受惩罚”的处置学生方式,以他的温柔和智慧让干坏事的学生既接受了惩罚,又让他对老大爷产生了深深的歉意。
2. 教育要学会因才施教。学监利用自己的以前的音乐职业,在学生中做个小试验,组成合唱团。根据学生的音质和天赋的不同来安排学生在团中不同位置。特点是当他发现拥有“天使脸孔”但是叛逆的男主角拥有很美嗓音时候,对学生的栽培和期望,在眼神中都能够透露出来。另外对于学生的叛逆和对自己的抵触,他不会在乎,更多的是倾注自己的精力,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让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叛逆不能解决问题,就算是自己在某方面很牛,以及老师的心血。
PS: 当老师了,接触学生的时间久了和次数多了,就会越关注学生与自己的需求,以前自己导师对当时的自己的一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