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超迷《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所有的碎片时间都贡献给了他。同一个章节一读再读,脑子里也反复思考他提出的问题。
在书里,他分享了阿尔钦的一篇论文《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里面写道:
如果随机在地图上放一个图钉,让一群傻子在图钉标的地方开加油站,有的开在山上,有的开在海岛上,有的开在公路旁。最后只有公路旁的加油站活了下来。
这是经济学界的达尔文“适者生存论”。
改革开放40年,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成功了。社会上,存着了一大批比他们更聪敏、更努力的人却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这些成功的人,因为成功,大家倒推他们成功的原因,总结出了一二三规律。但事实上,也同时存在一大批人,同样做了这一二三,却依旧无法成功。
这些成功的人士,也许就像跟图钉的位置开加油站的傻子一样,随机的行为碰巧与理性行为的结果一致,于是他们成功了。
也就是说,不是他们自己创造了成功,而是恰好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则,而被接纳并赋予了成功。
用中国的老话来说,是“时势造英雄”,适逢其会了。
2.
回想我自己走过的这十来年,在同龄人中,我算是比较成功的。
我恰巧在十年前开始喜欢房子,恰巧那时候开始有了收入,还不算太能花钱。我并不是知道房价会涨成今天的样子。我只是恰巧是那个拿了在路边开加油站图钉的傻子。
今天,马后炮再来看,我能轻松地总结:因为我能控制消费,在我需要的时候有了起步的资金;选房子,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房租能带来被动收入,让收入结构更多元化......我能因此写上一整本书——《理财就是理生活》。
当然,我肯定有比别人优秀和努力的地方,但是比我优秀和努力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目前的结果却并不如我。
这个世界是如此得不确定,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如此得不完全。我这只是众多不确定中的一个偶然,一个幸运者。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一书中,分享自己的案例,他说“去少年宫学程序语言,是我运气好——学了就学了,全当玩了;会了就会了,需要用就用上了,而且多年来一直在用。这里面最重要的根本不是聪明,而是运气——有一对认为:‘多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的父母。”
难怪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很多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运气。他们不是谦虚,也许是真的这么认为。
3.
既然成功只靠运气,个人努力如此渺小,是否只需求神拜佛即可?或者以佛系的姿态生活,顺其自然,等天上掉馅饼?
当然不是。
不是有那句话吗——“你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个人的努力还是能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一点,让机会来临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
既然,只有在行为恰好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则时才会有成功的机会,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尽可能去了解多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则,尽可能地拨开世事的迷雾,去捕捉世事背后的多样化本质。
人性生来厌恶不确定性,我们总喜欢给各种现象找原因,不过,却常常无视现实的复杂性,把成功失败做简单的归因。如何给成功归因,影响了你以后的决策。
如今这个年代,游戏规则变了,环境变了,从前的成功原因就不适用了。十年前,能靠炒房成功,现在这条路肯定行不通。十年前,能不顾知识产权,靠迅速复制、价格低廉来取胜,如今也无法继续。
未来成功的关键,还是得看是否适合未来的时代趋势、经济格局。但是理解复杂世事背后的规则,极其困难。
我们能做的,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密切接触市场前沿,保持灵敏的触觉,持续学习财经知识,多方位综合思考事件背后的原理,随时调整方向,在摸索中前进。
理论假设是死的,人却是有能动性的。
如果去山顶、海岛上开加油站的傻子,善于总结,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也许就能发现在路边开加油站比较容易成功。
不要太相信他人过去的成功经验,未来已然不同,你也与他不一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自己摸索、不停尝试、定期复盘总结,不要期望他人给你一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