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盒子的主营业务其实非常单一:为客户提供市场询价服务。比较多的使用电话、网络通讯工具与客户和供应商联系,具备基本的word和excel技能。所以月薪水平在上海地区相对较低,3000-5000元/月,但如果多年积累下自己的客户群后,算上提成也有人一年挣15万的。
刚接手木盒子的时候,这块业务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员工管着,所以还在母公司有很多工作的我自然是没有太插手公司的具体管理。2017年中,这位老员工也因为公司离家太远,每天上下班消耗的时间太长,身体吃不消提出了离职。于是我不得不开始真正的当起这个大管家。更不幸的是,随着她的离职,公司里陆续离职了5个人(有3个是主动走的,有2个是因为态度恶劣被我解聘的),最低谷的时候公司只剩下3个人,其中还有一个怀孕的。
招聘就成了摆在眼前最重要的事情,然而木盒子的员工群体是我之前所不了解的,在招聘上也走了很多弯路,不停的调整策略:
1、因为招聘的岗位月薪在3000-5000元,以前常用的51、智联、猎聘、BOSS等招聘主流平台上发布信息效果有限,反而百姓、同城等信息分类平台上的有效应聘信息更多,同时公司周边街道社区的就业服务机构也是成为信息来源之一。
2、JD的描述也从一个相对正式的商务描述,变得更口语更具体。突出了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时间朝九晚五、少加班、公司稳定等特点。使得有这类需求的应聘者通过JD就可以对号入座。
3、之前会花很多时间筛选简历,设置学历、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等的门槛,后来发现这样会使得应聘者的数量大大减少,因为接受这个月薪范围的应聘者,往往都不会非常重视自己的简历。所以常规形式的简历筛选也逐渐去除,只要有意愿来的,基本都给面试机会。同时调整的变化就是把面试定位在筛选出表达较有调理的人,加快面试节奏,不好的人10分钟,好的人半小时。以提高面试筛选的效率。
4、面试的结果也从原来的把一批人全部面试完毕后统一确定选谁,变成了如果觉得好,面试完1-2天内就给反馈。但经历3次早上来办好入职手续,下班后就发信息告诉我要离职的事件。非常郁闷!后来我注意观察,发现面试者在面试过程中会比较注意如何表现自己,但是对我所描述的工作内容的理解不足。以至于真正到公司后,发现跟自己想的很不一样,浪费彼此的时间。所以在面试觉得不错后,又增加了工作尝试的环节,把日常工作场景浓缩成1-2个题目,布置给他们,让他们在决定是否接受公司的offer前,真实感受一下工作的内容。
招聘的过程有点像是在体会刚创业的公司,一方面要尽力服务好为数不多的现有客户,一方面要不停的招聘和训练新人赶紧上手。两边都有人在拆墙,你就得不停的补墙。心态上也有些与原来做职能部门时不同的起伏。原来惯用的“招聘完美主义”,在一次次打击和调整下,不停的浓缩,最后每个动作只集中关注在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而且只在这个目标上下功夫。
经过了2个月的招聘攻坚战,目前公司有15人,分成两个部分,传统业务和新业务。也算是进入阶段性稳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