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精神:快速可靠交付,用户价值驱动,持续自发改进
1、四步学习法
1.破除魔障,别让你的定义,限制你的可能性。
2.每次一小步。
3.先找找感觉,形象化的感知觉在学习中的运用。在某一节中产生共鸣时,需要多看几遍,多听几遍,把那种事情已然成真的喜悦和满足感,刻录在心里,试着和自己的经验相关联,在大脑中想象自己已经做到这些的样子,越清晰越好。
4.足量的刻意练习,通过行动,反复加深神经系统中的凹痕,直到新的行为,巩固成为新的模式。
2、学会对焦
底层思维-项目失败的问题,来源于失焦:
底层思维 = 对焦
- 目标的失焦:发起人的预期模糊,目标不清晰,产出无法衡量。
我们需要把目标定义得更清晰明确,定义问题的过程,就是明确我们做事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也就是具体、可衡量、相关性、时效性、可达成。 - 人力的失焦:项目团队及干系人,各自有各自的诉求,形不成合力。
- 计划的失焦:团队成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互相依赖冲突。
- 行动的失焦:遇到问题时,你说要这样,他说要那样,没有统一落地的解决方案。
3、引入变化
问题与通点相关联,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时机。首先,你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然后,找到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最后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有效沟通。
要想触发别人的行动,必须换位思考,去体会和抓住它的痛点,才可能一击即中。
- 访谈法,直接问
- 观察法:观察那些花他时间和精力最多,反复强调却又没很好解决的问题,那些才是真正的痛点。
- 同理心和倾听: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才能准确地感知到他最大的痛点。
4、敏捷
敏捷的特点,就是小而美,体现在人、事、时间3个方面:
- 1.人:拆分成小规模(5-7人)、跨职能的小团队
- 2.事:拆分成一系列小而具体的交付物,按优先级排序,增量交付
- 3.时间:拆分成固定大小的短迭代(1-4周),在每个迭代结束后,对可工作的产出进行演示
即小团队在小块时间,作出小块的东西来,周期性地集成组装。
引入敏捷的目的:发布周期更短。解决痛点问题:
- 1.发布时间不可控(快速地增量交付)
提早集成与测试:让问题得以及时暴露,带来了更快的反馈及应对。
及时规避风险:意外仍然会有,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在sprint内部消化掉,避免更大的影响。
快速响应变化:短周期可以灵活调整方向,每个sprint都是潜在可交付的产品。 - 2.摆脱“接力综合征”(从对抗走向协作)
宁愿选择等待
角色间泾渭分明 - 3.需求理解不一致(面对面澄清及估算)
产品负责人向团队和用户代表,面对面地讲解收集来的各方需求,最终明确需求的优先级及验证条件。
团队估算:采用敏捷估算扑克的形式,由团队成员共同给出估算结果,最终综合得出这个迭代要交付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