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家人围着餐桌吃晚饭的时候,儿子突然提出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妈妈,我同学说了,人在死了之后的第二年就会活过来的,是这样吗?”我心咯噔一下,显然这个话题不应该是九岁的孩子该考虑的问题,在他这个年龄段应该无忧无虑地感受生活给他带来的欢愉而不是顾虑连我们大人都规避的死亡。我紧锁眉头严肃地对儿子说:“老爷爷刚刚去世,那你等待老爷爷明年活过来吧。”儿子沉默不语,拿着筷子的手一直放在桌上不再动筷吃饭。显然他已经意识到了死亡的恐怖,他有点恐惧害怕死亡,他又接着问,“那老爷爷是下了地狱还是天堂呢?”“天堂。”他显然对这个话题上瘾了,依然紧追不舍地一直问,我实在没有很好的耐心给他去解释这个。我冲他吼道,“现在你立马吃饭,只有好好吃饭,你就会健康长寿!”他的脑海里依然有许多问号,但他懂得察言观色,看到我们都在扒拉着饭,他也奋力地把饭一股脑扒在嘴里,填鸭子似的把两个腮帮子塞的鼓鼓的,以至于嘴里回转不过来。有关于死的话题,也暂时告落。
其实,信息化社会的来临,高科技的推送,死亡事件不绝于耳,今天矿井事故,交通事故,明天又是谋杀、跳楼事件的发生……我们耳朵也起了老茧,成人能够理解死亡两个字的概念,但是传到孩子耳朵里,他们不能很好地消化接受,或许他们想到的是死后不想待到黑漆漆的洞里,那里让他们感到孤独无助。
自古以来,死亡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生自古谁无死”,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会面临这个问题,生老病死自然生长的规律,死后以另外一种方式浮游于世间,树木深埋于地底若干年后被后人挖掘出来以碳的形式奉献于社会,恐龙在几亿年之后立于展览馆供人考察研究……而人类和动物的尸首呢,会成为土壤肥料供给着大地。
其实生前身后的我们不是活的灵魂,过往与未来都与我们毫无瓜葛,真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我们以生命个体存在于世上的这个过程和阶段。我们所恐惧的是当我们老了,当我们痛苦地挣扎在生死边缘……当我们老了,我们再不能创造价值,压根不会像初生的小孩成为甜蜜的负担,恰恰相反我们成了孩子们沉重的负担。行动迟缓,身体受痛,精神孤寂所有的不利都像洪水猛兽一样席卷而来,老年人的意志能否承受所有,都是一个未知。当我老了,当我成为一个被榨干了所有利益的无用老人,被社会抛弃还要遭受被子女弃养的可能性,老年人最后一点点的尊严呢?是不是会有自知之明自我了断?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地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