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贬官到黄州。
1、精神困惑
刚到黄州,可以说是苏东坡的精神炼狱,没有收到亲朋的书信,自己写给他们的书信,也没有回复。
因一时无处落脚,定慧院方丈收留了苏东坡。
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种思无可归的感觉一直困扰着他,困扰着他为何会被贬到这荒凉之地,这是为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开始寻求道教和佛教的智慧,每隔一两天到安国寺静坐参禅。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刻观照和反省,面对逆境,苏东坡变得更加是坦然了,一点点的摆脱了内心的困惑。
2、生活困境
苏东坡被贬黄州,虽有官职,但只是挂名,没有薪水 没有收入。
每月只有4500钱的支出,家眷的到来,更让他更拮据,只能量入为出。把4500钱,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150钱。
所幸苏东坡有一个同甘共苦的朋友马梦得。
马梦得向官府(徐君猷)求得一块官地(50亩废弃的军营地)给苏东坡种,因这块地位于城东,取地名为“东坡”(东坡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苏轼想出来的,而是苏轼很敬仰白居易,借用白居易的东坡命名的),自称“东坡居士”。
为了求生,苏东坡亲自种地,买了一头牛,借用老农的经验种大麦。
黄州可以称为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3、“坡仙”
苏东坡为了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心中的苦闷,他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他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是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在宵禁的时候,跑到东坡喝酒,城门关了,翻墙回来,努力创造一种氛围拯救自己,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而不是自己与农民隔绝起来。
谪居黄州5年,苏东坡与陈慥很投脾气,经常相聚谈佛论道,“谈空说有夜不眠”。
安国寺的东坡饼诞生的故事:
苏东坡与寺里的和尚下棋到很晚,苏东坡肚子饿了,住持就叫小和尚去厨房弄点干面来吃,只是深夜小和尚打盹睡着了,干面就烧糊了,苏东坡也没在意,就吃了这个糊掉的干面,觉得挺好吃,就把这个做法告诉了糕点作坊,这个想法是苏东坡教的,就叫做“东坡饼”。
苏东坡善于在逆境中,把贫困的生活过得生趣盎然,为自己为人民创造财富,用新的思索方式书写自己的人生,在平凡的生活寻找逍遥的方式生活着。
4、《定风波》~~ 心境的变化
对农民的嘲笑,泰然处之;撞倒醉汉也不道歉;他开始了新的境遇,乐得这种平凡的生活。
此时的苏东坡,渐渐远离忧愤,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地转化为人性导入宽容与温暖。
那是一种能笑纳一切的达观。
城东的官地要被收回了,苏东坡准备到沙湖购买一块地,走到半道,下雨了,苏东坡没有躲避,也不觉得狼狈,对大自然的变换不怎么在乎了,很淡定。
没过多久,雨停了,浇成落汤鸡的苏东坡,口中悠然地吟诵出一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黄州五年,自我突围的一个政治宣言!
就是这种自我超越,才有后来井喷式的艺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