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在吴伯凡的节目里,他提到四个约定:1、不随意评判他人;2、不受他人影响;3、不揣测他人想法;4、凡事尽心尽力。我对这四个约定记忆深刻,记在本子上提醒自己。
本周的一件事让我觉察到最后一个约定带给我的改变。
几天前,接到一个通知,让我代表单位参加某个读书分享活动,用的文章是我上回在单位内分享过的。本想着按上次方式再分享一遍即可,不做变动。结果,推荐我参赛的那位老师却十分认真,多次跟我沟通分享内容和规则,还特意通篇读一遍确认时长。
她的做法让我惭愧,在这件事上,她比我上心的多。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认真对待,既然参加了,那就全力以赴,“凡事尽心尽力”,这是一个践行约定的机会。
昨天,我把内容和配乐做了检查,发现文章通读下来的时间要长于配乐时间,就是说音乐结束了文章还没结束。鉴于分享时间要求5分钟,于是对文章词句做了删减,但依然找不到5分钟左右满意的背景音乐。
找背景音乐这件事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简单的做法,直接用之前找过的背景音,但之前是配合经典诵读的古琴背景音,不太适合这回分享内容。
复杂的做法,根据文章内容对多首背景音进行编辑组合。
想起往常喜欢听的365读书,主持人潮羽总是能选出恰当好听的背景音来配合文章。于是,打开公众号,找到类似风格文章,复制文中背景音名称,再到酷我里搜索下载,根据时长和类型选择出其中两首,再下载cooledit软件,百度用法进行剪切、编辑并最终完成。虽然我事先并不知道这个软件,也不知道怎么用,甚至还纠结要不要搞这么麻烦。
但通过这件看似麻烦的事,带给了我几点启发:
1、很多事情一开始可能没兴趣,但是当你投入其中去做时,会在过程中发现乐趣;
2、 很多事看起来难,但当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如果因为畏难而放弃尝试,这个损失似乎有点大;
3、 对于陌生领域和技能,首要评判维度不应该是“难or不难”,而应该是“学or不学”。对于“学or不学”的判断维度可以有两点,“难度”和“用处”( “用处”需要对当下和未来综合起来评估,很多技能的用处在当下可能是未知或模糊的)。
而这个两个判断标准又可以形成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有难度+有用处”,学;
第二象限“没难度+有用处”,学;
第三象限“没难度+没用处”,不学;
第四象限“有难度+没用处”,不学。
通过简单粗暴的划分发现,只要有用处,无论难不难都值得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