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学习这件事情,或许都想找到学习的捷径,怎么才能高效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吸收,变成自己的。
羡慕那些,看完书,马上就能从书中链接到很多的知识点,储备成自己的。为什么别人就能这么轻而易举地做到呢?
万千智慧始于记忆,但是这个记忆并不是就是死记硬背。学习的方法很重要。如果读一本书,你死记硬背记住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思考,再你想要运用的时候,没有一点能整合利用。那么,这些知识都还是不是你自己的。
人们在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花费越多的心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重新演绎它,或者是尝试理解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就能越牢固地掌握这个概念。
本书的作者:[美]彼得·C.布朗,作家,小说家。[美]亨利·L.罗迪格三世,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系教授。[美]马克·A.麦克丹尼尔,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系教,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
而本书也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罗迪格教授也主要负责人,首次,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的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就如书中第一章说的方法,检索式方法。也可以说是已知未知知识的联结。把新的知识和自己的旧知识融合一起。能够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那么记忆就会更加深刻,更加长久。
再能把知识代入现实情景中,更就是学会运用新的知识。这个代入情景中,也让我想到儿子。
记得去年凉山森林大火,正好我们去公园玩。他看到树,就说为什么凉山为引起火灾。
是和我之前学到的钻木取火有关吗?那些人利用这个的?我不讨论他说法的对错,就是觉得他思路很好。
会把学到的知识代入现实情景中,最后他还找到木头,尝试钻木取火。
这样更容易搭建起自己知识储备库,把真正学到的知识运用。那么,记忆还能不深。
所以,读书有时,真的不能只求快(娱乐性质的除外),看的再多,只是短暂性记住。想长久,求快是不行的。悟性极高,理解能力强大的人,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