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出差,有一段时间没有打开微信公众平台了,想起“每周一推”的时候,发现后台有好几条留言。
其中,有一条留言(节选):“意仔,最近怎么没有更新文章啦?我觉得那几篇将项目管理的思维用到考试的文章,挺有意思的。想问一下,你平时是怎么养成这种项目管理思维的?”
对于他的问题,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因为我不确定我是否有这个能力。
不过,我脑海中闪现出一张表单,一张魔鬼般的表单。
刚步入职场,我就接触到这张表单,只要上班就要填写。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挑战非常大,很烧脑,很痛苦,在不知道怎么填写的时候,想杀了它的心都有。
不过,也就是这样的表单,我填写了4年多。
之所以要分享这个表单,是因为它对我的工作影响相当大。
如果它对某些人,只能是某些人,也有帮助的话,那就太好了,拿走,不用谢。
当然,它的适用面可能不是很广,但是其中很多思想是通用的。
好吧,它叫“每日工作报告” ,名字很一般,但是,它真的很不一般,不一般到我很难全面介绍,限于篇幅,只能简单介绍。
大家可以将图放大,自己先仔细地看一遍,思考一下,再看下面的文字。
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2
先看一下“明日工作计划”。
(1)要求每天的进度计划细化到“小时-分钟”。
对于大家的经验来说,能细化到以“天”为颗粒度的工作任务,就已经很不错了。然而,要将进度计划细化到“小时-分钟”,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比如:
8:30~8:45,开早会。
9:00~10:30,XXXXX。
10:45~11:45:XXXXX。
13:30~15:00:XXXXXX。
15:10~17:00:XXXXX。
17:10~18:00:XXXXX。
在往期的一些文章多次提到,用考试的方法,要求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任务,以便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这也是我在那四年期间养成的习惯。现在虽然没有列出时间段了,但是依然习惯规定自己在多少分钟内高效完成。
(2)要求提前想好做这个任务的前置条件是什么。
这里的前置条件,可以简单理解为,能够顺利开始该项任务的准备事项。
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要召开一个Webex会议,有哪些前置条件呢?
提前约好相关人员、申请会议室、准备好投影仪、申请Webex、调试语音、测试一下PPT的投放等等。
而不是一堆人到了会议室或接入后,才发现投影仪有故障,Webex连接网络有问题,语音不顺畅等等。这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呀。
你是不是也有过挽起袖子、摩拳擦掌准备开干了,才发现漏东落西的,无法顺利进行的经历?超级不爽!
有时候前置条件又多又杂,需要用一个清单进行记录,并反复检查。
其实,前置条件,也可以看成执行步骤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关键是,它们是在你的计划中呢,还是在做的过程中突然冒出来的,扰乱你的计划?
这个很重要,所以要独立出来思考,因为主目标是否可以实现,就取决于它了。
(3)要求提前想好执行步骤是什么。
这个任务,你明天如何做?把执行步骤想一遍,然后写成文字。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边写边将要做的任务在脑袋中预演一遍,实际开始执行的时候,就可以快速进入状态。
另外,描述执行步骤的过程,可能就会发现一些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所以又要补充前置条件。比如,发现里面的某个步骤,需要找某个干系人配合。而他是否有空呢?是不是要提前跟他约好?
(4)要求每个任务都要考虑存在什么风险,如何应对。
我们的口号是:没有风险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所以,每个任务都要识别风险,风险一、风险二、风险三,罗列出来。
还要想好具体的应对方案,写下来。标注应对策略的类型,如避免、减轻、转移、接受等。
我们平时说识别风险,并不是说可以一次性就全部考虑到的,也不是说每次都能够集中一个时间点,大家来进行头脑风暴,最好的方式是,细化到每天去识别。
3
如果说做计划已经够你受的了,那么填写实际完成情况的时候,那才叫挣扎!
因为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而我们对于现实和计划的差异性,需要的是,直视、直视,反思、反思。
现在看一下“今日工作反馈”的关键点。
(1)填写【实际时间段】,通过差异评估,持续改进。
如果只是单纯地纠结,是比计划提前5分钟开始呢,还是延后30分钟结束呢,那你可能会觉得是吹毛求疵了。
其实关键的是,反思原计划要2个小时完成,为什么用了3个小时?甚至为什么没有办法执行?为什么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计划的任务?
是不是有什么前提条件没有考虑清楚,所以临时增加了一些时间处理?
是不是需要某人协助,而没有提前跟他约好,他今天请假了,导致这个事情根本无法进行?
是不是自己的熟练程度不够?是不是计划的时候太过于乐观了?
关于进度的延迟,你可能说,那我故意将计划的时间段评估长一点,这样就不会延迟了,先提前完成,然后填写得刚刚好。
哈哈,能够坚持填写这个表单的人,一定不是为了应付别人而填写,是为了锻炼自己。一般会增加缓冲时间,但是那也是合理的计划方式。
(2)比较实际执行步骤和计划执行步骤。
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一些步骤,或节省一些环节,经过对比,下次在思考步骤的时候,可能可以想得更全面一些。
(3)对风险进行监控。
计划的时候识别了风险,也提出了应对方案,那么这个任务完成了,这个风险是否转化为问题呢?还是得到有效的预防呢?在这里都要进行跟踪记录。
这里补充一下,这里的风险监控是针对当前的任务。对整个项目,还有另外的《风险跟踪记录表》,那些风险一般是需要长期跟踪的。
而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了每天都在识别风险,通过每天的风险监控,就可以筛选一些风险放到项目的风险跟踪表。
(4)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而你又是怎么解决的?进行思考、总结、记录。
(5)经验与教训总结。
大家都喜欢说总结沉淀,但是往往是心血来潮的时候,才想起这茬事儿,或者在项目结束后再来总结,其实最后都忘记得差不多了,或者只记得最近一个月的经验教训。
如果每天都做点滴总结呢,效果是不是会有所不同?
好吧,到此,“今日工作反馈”的关键点介绍完了。
其实,每当一天结束后,发现实际与计划有差异的时候,你可能会既惋惜又高兴地感叹道,“其实早应该料到这些情况的,还是想得不够全面”。
有计划,才会有差异,有差异,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改进。
4
在我看来,这个表单是自我管理的高度浓缩,将持续改进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每天的工作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微项目。
通过这个每日工作报告,你会发现每天都可以看成一个微型项目。它具备项目的典型特征:临时性、独特性和渐进性。
你在填写这个报告的时候,你相当于在做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干系人管理等等。
你需要知道你的任务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你需要对工作进行分解,分解到最小颗粒度,然后估算任务的时间,需要的资源,并给任务排序,然后监控完成的情况。
你需要对成本,也就是工作量(小时)进行估算、预算和控制。
你需要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和监控风险。
你需要评估谁是干系人,怎么提前跟他们沟通,帮你实现目标。
二。其实你就是一个管理者,一个项目经理。
你可能会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又没有下属,我管谁呢?
其实,管理,是一种职能,并不是一个职位。这个任务是你负责的,你就是管理者。
我经常在团队里面灌输这样的思想。
有时候虽然我担任整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在大家看来算是“老大”了,但是我也是要跟某个成员汇报进度,因为他安排了一些我要配合的事项。他也会催我完成,让我加班赶工,不然会影响他的进度,也可以对我完成的质量提出指责,因为他要为他的任务负责。
三。PDCA管理循环,持续改进。
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
你填写这个每日工作报告,你会发现每天都在做这个循环。
计划好明天工作,明天执行计划,明天晚上便进行检查、比对、分析和反思,然后刺激自己改进,这样每天改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一直循环下去!
PDCA“戴明环”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是渗入骨髓的影响。我想,PDCA的思想一定会伴我终生。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有一颗持续改进的心,计划、执行、检查过程中的不足,继续改进,然后吸取经验重新出发,即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一定能找到正确的方法,甚至能够有所突破、创新。
好了,到此,对这个魔鬼表单的简单介绍就告一个段落了。非常高兴你能坚持看到最后,如果能对你有一丝丝的帮助,那么我会感到相当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