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最近孩子作业不认真,有部分作业没做。(试图反映家长看不到的问题)
家长:最近我们太忙了,麻烦老师多盯盯他。
老师:最近孩子在家怎么样?(试图了解课后习惯和态度以及原因)
家长:不知道呀,成绩不大好。(只谈结果,不谈过程,不分析原因,抱怨式沟通)
老师:最近课堂孩子状态不太好,很困倦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睡得太晚,还是游戏太久?作业磨蹭?(提醒家长关注学习生活习惯和培养时间观念)
家长:你说的都占全了,但我说了多次,压根不听,没办法呀……
老师:这次考试怎么基础部分扣这么多分?
家长:我已经骂他了,就会吃,就会玩,长了个猪脑子!
老师:孩子好像谈恋爱了,多注意引导,不要情绪大起大落,影响考试。(引导家长多关注陪伴孩子和疏导情绪,给予关爱)
家长:不能提,不能谈,一谈就闹,孩子大了,管不了,还是随他去吧。
老师:孩子的课后作业出现了拍照搜题,抄袭他人的问题。
家长:都怪现在的网络,手机,打算断网,管也管不住,看也看不到,实在是无能为力。
每一天,每一学期,每一年,这样的对话都在发生,从未间断。有时候感觉心力交瘁,无能为力。满怀热情地主动去沟通交流,回复的都是无解的答案,球踢来踢去,还是回到了自己这里。
怎么说呢?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性情,兴趣,习惯,家庭养育轨迹,妄想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教育大机器上的标准零件,太难了!
这种难,外界还看不到,他们都不知道老师为何会累,会不想说话,会觉得你说的都对,会不敢、不能、不愿与家长讲道理。你的解释在他们看来,就是掩饰,你掩饰你的无能,无力,他们要的只是结果,分数和录取通知书。
多数家长并不想参与教学过程,更不想听你说规律,谈问题。教学规律是你的事,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他们也不懂,还是你的事。他们一句话,我不懂,就能把教育的责任全部还给老师。
不懂教学可以,你也不是学科专家,没必要了解太多学科知识。但教育,是哪怕一个山野村夫都与生俱来有的意识。他们都知道知微见著,从小看大三岁看老,知道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什么老师关注的是过程(行为习惯,态度细节),家长关注的是结果?因为老师深知,关注结果没有用。
每次考试,分数出来了,来谈分数,有意义吗?你永远不知道考试时发生了什么,有睡着的,有作弊的,有乱蒙一气的,有填涂错误的,还有看错时间的,改变不了。
家长为何只关注分数?因为他们看不到过程。上课孩子什么样,作业孩子怎么样,考试前他们在忙什么,其他同学怎么样,他们看到的只有那个数字。没有过程,何来结果?
你看不到孩子一天天在做什么吗?你就不关心孩子脑子里在想什么,手上在做什么,嘴里在说什么吗?当孩子抱怨这抱怨那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拖拉,磨蹭粗心,找借口理由,甩锅?有没有可能是他不愿意接受挫折,选择逃避?做不到精益求精,就只好放任自流。
人在少年青年时代的无知自大,我们都曾经历过。因为无知,所以自大。因为无知,所以狂妄。因为无知,自认为自己看清了很多,其实就是井底之蛙。我们每个人都曾是那只看到头顶一片天的青蛙,只有当它跳出自身的局限,跳出困住它思维眼界的牢笼,它才可能更广博,更包容,更优秀。
做了老师,就要负责到底,从课堂到课后,从听课状态到作业质量,从考试成绩到思想动向,你要全面掌握,才可能引导教育好一个孩子。
他可以不做作业,你必须要留作业;他可以不听,你必须认真评讲;他可以课堂捣乱说话插嘴,你却不能责骂他;他可以外行评论内行,你却不可以反驳(他是孩子可以任性,你不可以,必须理性);他可以抱怨你,你不能去父母那里反映他的问题(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更相信孩子,孩子是天使,老师是巫婆)。
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太多被溺爱的孩子。巨婴一样成长,父母和老师对他们来说,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说得好听了,听两句,说得不好听了,背后就是诋毁。
有的孩子有恃无恐,没有一点吃苦精神,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不愿面对任何批评教育,只想听好话。大多数老师,很多时候迫于无奈,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去批评责骂他们。用所谓的怀柔政策去感化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马驹。
有的老师,利益至上,看透了规则,就这样顺应学生的心情,互相敷衍了事,绝不会逆鳞给自己惹麻烦,添是非。这样长大的孩子,走到社会上,不知要被捶打挫磨多久,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负责的,敬业的人。
在全国减负背景下,作为家长,更要看看自家孩子是学霸,学酥,还是学渣。有的孩子不是学习压力过大,压根就是没好好学习。减负,减的是过于鸡血的家长和学校,试图把大家拉回座位坐好,起跑线上不许抢跑。但有的家长,根本就没开始跑啊,一直坐在地上等着看结果。
家庭教育是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千万不要随着减负到来,而真的选择把自己的任务责任,对孩子的关注陪伴引导都放弃了。没有了机构,家长可以有更多时间来精心安排自家孩子的薄弱环节,扩展课外阅读,把学习从机械的形式变成更为多样化,个性化,前瞻性的引导,熏陶。
教育,不重教,重在育。育,是需要细心耐心爱心的,绝不是把钱往机构一交,就万事大吉,坐等摘果子吃了。
工作受挫时,家长不理解,孩子不配合时常感到痛苦。这种痛苦,不是源自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于一定要教好对方的心态。这边自己在出力,那边孩子无动于衷,家长原地不动,双方两手一摊,教学成了老师们的独角戏,单恋和一厢情愿。
佛家常常劝解人们放下执念。正所谓“放下,自在”,不无道理。因为只有放下了,才能以更开阔的心态来看待。
很多时候,教育不是没有成效,而是成效不在当下,而在很近的未来。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老师们做的工作,是在为后面高年级打基础,打地基,基础性阶段性的工作,并不会出现美轮美奂的建筑,并不能让孩子立马就能考到一个什么大学去,换家长的欣喜若狂。
过于功利的家长和社会评判标准,使老师们,只能目光短浅地盯住分数。分数是家长最在乎的东西,甚至高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烦恼困境。
人人都在指责教育出了问题,难道教育的问题是独自存在的吗?不是社会其他方面变了吗?不是人人都以成功,优秀,出类拔萃,有钱有房有车有名有利去衡量人生成败吗?当家长口口声声都是这些话题的时候,孩子如何才能保有自己的理想?是宝贵的终身的理想,不是贪婪的欲望。
言辞恳切,有用您就看看,没用,您就骂我两句,孩子是您的。因果自得,作为外人,说多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