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之所以平凡,大抵在于喜爱规则,痴迷确定,但奥赞的这本书或许能让人打破平凡,像火箭科学家一样,在复杂和陌生事物面前,在紧急情况之下,也能大胆构想,并有序推进。或许不能人人都成为火箭科学家,但人人都能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 罗振宇
最近读了一本书《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颇有感悟。
大家都佩服马斯克,是因为马斯克有个spaceX的公司,专注造火箭。一提到火箭,大家都认为是非常难以企及的技术,或者是远在天边远超自己智商的高科技,所以大家对于能造火箭的天才,一般都是带着对神的仰望之情的。
确实对于火箭科学家,他们发射航天飞船,造探月器,无不是开启了人类对于宇宙探索的技术先河的。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确定性,一个零件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悲剧上演。
这些技术,没有实现之前,大家都是没有概念的,甚至觉得是天方夜谭。
如何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过程,摆在火箭科学家的面前就是艰巨的任务。而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必然是教科书级别的。
看了《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有两个最大的启示。
1.发散思维
火箭科学家更多运用的是发散思维,而不是收敛思维。
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比如,有一个玻璃瓶,瓶底对着一盏灯。如果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放进玻璃瓶里,谁会先找到出口?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蜜蜂会先找到出口,因为蜜蜂确实更聪明。比如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观察到蜜蜂可以抬起或者滑动盖子来收集糖水;它们还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其他蜜蜂。但是,要从瓶子里找出口,蜜蜂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蜜蜂喜欢光,由于瓶底靠近光源,它们会不断地撞向瓶底,直到累死或者饿死。相比之下,苍蝇根本无视那盏灯,它们会四处飞来飞去,直到无意中发现另一边的出口就飞出去了。”
现实中,在我们的经验所未涉足的领域,初期往往缺乏的是针对性的指导。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还会非常烦恼,千头万绪的,事情处于杂乱无章的形态。
针对这种症状,书中直接给了一句论断,“纯粹的理性主义根本行不通”。
所以在朦胧状态,有必要进行一场思维风暴,列举尽可能多的看上去合理的方案,然后去尝试,慢慢把最优方案从中筛选出来。
我们在对创意和方案的构思中,要勇于抱持一种不设限的态度,敢于尝试。
2.重构问题
为什么好的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为好的问题,重新能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同一个问题按照以前的思维方式,是很难取得突破的。而清晰定义问题,问题便解决了一半。
但是现实中, 大多数人都会重操旧路,缺乏突破问题的魄力和采取新方式的勇气。
打比方,你的月薪想从一万五到达三万的层次,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工作方式,实现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从五千到一万,工作方式还大体遵循的线性改善的轨迹;但是从从一万五到达三万,线性原则往往就不适用了,这时候要求的是工作思维在层次上的跃迁。
这种跃迁更接近于非线性的,或者是某些方面指数型的提升。
好比以前遇到要敲钉子, 你手里拿把锤子就搞掂了,但是要高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依靠抡锤子的熟练度,而是要学会使用气枪。这样的思维转换,其实也可以浓缩成一个问题:除了锤子,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更高效率的敲钉子?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给我们指出的是:
1. 我们在面临困难时,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维局限,另辟蹊径,激发创意。
2.当我们有了创意,如何对这来之不易的创意进行提炼和重构,是否有办法对其进行可行性测试,以降低失败风险。
3当我们将创意落地执行时,如何看待最后的失败与成功,从中总结出经验,且获得更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