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乱吃海鲜,导致过敏。脸很痒,于是跑到穿衣镜前看疙瘩。结果竟然无意间发现曾经漆黑如墨的头发里隐约有银丝出现。银发似乎更硬,支出来,翘在外面。我很容易摘掉,结果又发现了若干根,直接厌烦不管它。不得不承认,最近过的生活有点烧脑,付出点代价也是正常的。
作为一个不太关注细节的人,甚至不太观察自己。喜欢简单不走脑的生活习惯。少量的衣服,少量的物品,不喜欢过节,甚至不过生日。不喜欢被世俗的事情绑架,有着不外露的孤僻。我毫不怀疑,这是更适合我的生活,因为在这份简单里,藏着我自己的节奏。不混乱,便是节制。于是,以目前的计划,十年为一个进步单位的时光里,稳步向前,不停懈。
前几天去进修的路上,去火车站看错时间,去的有点早。我一边听“得到”里的电子书一边等时间。把眼睛解放出来,到处乱看。周遭的人可能也跟我一样,来的早了,打发这时间。对面坐的妹妹,半个小时的功夫,一边看手机里下载的电视剧(估计是韩剧)傻笑,一边吃下了几小包薯片,一份烤冷面,和一份蛋糕,一杯饮料。我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半年前自己的样子。好像时间永远用不完,自己永远年轻一般,毫不畏惧的消耗着自己的青春。
然而,今天的自己,则一边感叹着,一边听完一本书之后,掏出笔记本,在上火车之前,完成了当天要交的写作组作业。
有一天我跟写作组的小k聊天。
她说:“我看了一些很励志的公号,现在点击量很大了。观察了一下,其实无非是说自己有多努力。比如在旅行的路上写文章,孩子睡觉后看书,如何会利用时间云云。但是,你看你,不也是在火车上看完整本书,在等待的途中写文,听书,坚持读英语等等。只是你不会把这些写在文章中,作为炒作的卖点啊?”
我一想,其实也是。而且我也只是个学习者,因为看见写作组不少的小伙伴利用时间利用的都特别好,跟着学,才有了现在的结果。渐渐的这种“高效”的利用时间,逐渐的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觉得需要拿来说,在看其他鸡汤文里说,自己如何时间管理的好云云,已经无感。
我一直坚信,人是环境的产物。比如半年前,没有加入“下班后”,我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会过上这种“类精英”似的生活。
工作上经常需要参加一些美食网站的拍摄,这个团队里人员变动比较大。好处是经常能接触到新人,而且什么职业的都有。上次新加入一个姐,是个大学老师。人活泼有活力,我们很聊得来。聊到下班后做些什么。她说她最喜欢的是打麻将,有时候也会跟朋友一起去喝酒。说实话,我是有一点吃惊的。因为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想象中的大学老师,都是外国电影里的老教授。年纪一大把了,还那么专注于学术研究。践行着一生学习的典范。但我们聊起来,发现,其实他们的奋斗都停留在当上老师之前。稳稳的坐上大学老师的位子后,这种动力就停止了。目前的状态就是,上班给学生讲课。并不需要创新,也失去了初当老师时的挑战与热情。工作中找不到燃点,只能在业余的麻将桌和饭局中找些兴奋点。明知道是种消耗,也曾琢磨着创业,但也只停留在想想的状态中。
当时我的心里一惊,这感觉有点似曾相识。记得自己刚退学,四处碰壁的阶段,找不到能有好的收入的工作时的痛心疾首。越是难受,越是了解自己的境况必须被打破。在危机感的逼迫下。努力程度是现在没法想象的。那么穷的情况下,愣是咬牙,选择最好最贵的培训课程。但真的糟糕的境遇摆脱了,反而整个人松了下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丧失了斗志。
所以,看来有时候能毁掉一个上进的人的,绝对不是艰苦的环境。反而是乐不思蜀的安逸。
远离舒适圈这个词被我们用烂了,终于成为我们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盲区。也没有初听时候的醍醐灌顶感。不知不觉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了温水里被煮的青蛙。急需要找回丧失已久的刺痛感。伤心,失去,求不得。这些看似不好的东西,在某些时刻就类似以毒攻毒的猛药,让我们在疼痛中,迅速成长起来。而这些感觉,只有在对某件事物的追求中才会拥有。
有句戏言,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上。这句话内涵太深了。我们不做事,问题总会出现的少,或者出现的小。慢慢的沉浸在生活中的鸡零狗碎,连思考这些的能力都没有了。
最近有很强烈的感受,想要一些冒险。日子过的太安稳了,人生一眼望到头的想法太幼稚了。人生本来的随机性和塑造性是阴阳两级,相生相克,不断的变化融合,相互影响。可塑性的那部分我努力不让其有偏差,但随机性的那部分才是生命中最宝贵,最接近于奇迹的部分。当我们丧失了对这种“奇迹”部分的追求,实际上是放弃了部分的生存的权利。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要结尾了。我的文章里很少有些方法论。因为我从不相信,或者说不相信那些言之凿凿的无比确定的对他人的指导。不但自己不写,也几乎从来不看别人给出的方法论。因为我相信,人都是有内在的智慧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之所以放弃追寻,是因为屈服于本能的统治,而他们误认为这就是自己的需要。
《人类简史》中说,用小白鼠做实验,给它安装芯片,然后用遥控器指挥它去哪儿,做什么事情。小白鼠很开心的就去做了,它不会认为自己被遥控,它的自我感觉就是,我乐意这么做,很自由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小白鼠一样,被本能统治着,自认为拥有着自由。在舒适中,渐渐放弃真正的“自我”要去的地方。
在这里我也不过多的说方法论。就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吧。
第一:尽量早起。尤其是在晚上不确定会不会有突发工作的时候,我4点起床,先把要做的事情做完。困的话,中午找间隙时间小睡一会。
第二:起床冥想20分钟。最长30分钟。跟着李笑来老师《得到》的订阅内容才开始冥想的,所以功力还不深,30分钟差不多极限了。
第三:看书30分钟。边看书边想好今天要做的主要事项。
第四:写一篇文,交写作组作业。
第五:读英文,先熟练一下。晚上回来再读两遍好打卡。
第六:去国外的网站,看一些质量高的照片,激发自己的灵感。
把这一系列的事情做完,一般才7点多,8点左右。这个时间再去工作,什么也不耽误。晚上回来没什么事情,看看书,早点睡,跟朋友喝杯咖啡,看场电影,或是给自己一小段时间放空,在群里聊聊天,边听着音乐。其实进取的生活可能没那么容易,但也不都是苦逼。但这小小的约束自己的动作,正是脱离舒适区的起始动作,改变会自然发生。
前提是,你要相信你自己。
ps:愿我们都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在麻木之前,能够有纵身一跃的美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