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书房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看着群里同学们发给老师的祝福,我一次次哽咽。毕业三年,第一次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忍不住满眼泪光。曾经的点点滴滴,就像这窗外的雨,串起来,是我们的年华,是恩师的心血。
记得第一次见恩师是复试前,那也是一个下着雨的下午,恩师刚给本科生讲完实验,还穿着实验服。高大结实,一袭白衣,虽然年过40,却有种呆萌的感觉,这就是恩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我不知道当时恩师眼里的我是什么样子,但是很幸运我成了这一届他实验室里唯一的女生。后来从师兄师姐们的口中才知道知道我们实验室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每一届只要一个女生。原来如此,若是早知道我肯定没有来的勇气。
恩师待我们一向宽容,给我们很大的自由,但是唯一的不自在就是,他每天来的太早。每天我去实验室他就在,不管我去多早,他都在,那天不在的话那就是他已经走了。到后来我也不纠结于此,每天7点半,我就按自己的时间来。老师倒也没有因为此事教育我们。
恩师看起来敦厚呆萌,笑起来还有点纯真可爱,但是发起火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在我们第一次开组会时就领教了,由于我们的二师兄准备的不充分,讲的不太理想,老师的脸立马就变了,声音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分贝,激动处拍案而起,那时我都觉得他要踹人了。第一次见恩师这样,我们都吓坏了。此后也就逐渐习惯了,虽然害怕,但也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恩师每次在实验室训我们的时候,隔壁好几个实验室都能听到,所以我舍友给他起名“咆哮帝”。
恩师除了学术,对其他领域也是颇有研究,每次给我们讲到某个问题都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在他这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会贯通。就像他说的,每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最后都成了哲学家,比如爱因斯坦,比如伽利略。我特别喜欢听他讲课,再专业的知识从他嘴里说出都会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这里形象化了。
恩师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能给你找到一个科学的解释,即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小的一件事。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们:“知不知道消毒用的酒精浓度是多少?”“好像是75%”我不太肯定的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是75%?”这下我彻底懵了,说实话那个时候真不知道,也从来没想过。看我们没反应,恩师就给我们科普了一下。从那个时候才知道,75%的酒精可以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很多,慢慢的地在老师的影响下,以后我也渐渐的有了这种意识,碰到一件事情总会问问自己为什么。想的多了,在以后一些问题就会直指本质。
研究生三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在学术上,专业知识上也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但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经意间有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连自己都感到惊奇。记得有一次和老公还有他的一个同事吃饭,他们在讨论一些专业的问题,说起一个方法的国标,过柱子时用了甲醇,而不用乙醇。他俩觉得估计是甲醇易挥发吧。我说:“不,不是是因为挥发性,是因为极性。”他两人一听连连说还是我厉害。我哪厉害啊,在科研的道路上我是渣的不行不行,所以毕业了都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这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恩师。
自问自己不是一个理想的弟子,好多时候我都会想,老师估计都后悔死了。但是从恩师这里我的确学到了受用一生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三年的学习,肯定没有我的现在。我不可能让领导和同事觉得,研究生就是不一样,零基础尽然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胜任工作,很多方面比专业的还做的好。
毕业时恩师对我们说了两句话。一是:也许走出这个门,你再也不从事这个项目,甚至不从事你的专业,但是你学到的东西即使是过日子也用得着。二是:如果有人和你说一件事情,你能准确的判断真假,这就说明你真正的毕业了。第一句话我深有体会,并且时刻感受着,但是对于第二句话我深感惭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也不枉拜在恩师门下。
此时的脑海里是那敦厚的脸,天真的笑,嘶哑的声音;操场上的矫健身影,讲台上的口若悬河,生活中的十八般武艺。他是大师姐眼中的男神,是我心里感激的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