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剧中各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问题,里面有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孩叫方一凡,他的母亲在教训她的时候,就是不停的说教,做思想工作,这么做有效果吗?
当今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比过去要严重的多。
孩子不再是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他们认为不对的,他们就会说出来,或者不说,家长让做的也不会去做。
3、4岁的孩子都会因为一件事跟你在那儿讲“道理”,让大人认为吃糖这件事是对的;
外出餐厅吃饭,孩子吃完饭就在餐厅内来回跑,父母越说跑的越欢;
父母越说怎么做,孩子越反着来,家长就越生气,就越要说孩子,说急了,还会动手;
家长对于自己的“熊孩子”,开始越来越头疼,越来越手足无措。
今天的父母觉得如果还用老一辈的观念管教孩子,已经行不通。
不论家长怎么说孩子,怎么“处置”他们,孩子依旧如故。
为什么?
《孩子挑战》是由美国儿童心理专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撰写,是一本写在几十年前的育儿书籍,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被书名吸引,只是寥寥翻了几页,便被书中内容吸引全是满满的干货,没有废话。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难管,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1.过去与现在的社会环境、观念不同
今天的家长,面对社会、工作的压力,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升迁、加薪,如何还房贷,自身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思想不成熟,社会缺乏道德规范、健康的价值规范。
满身的焦虑与惶恐,不确定的 太多,自己回家也无暇顾及孩子,哪怕孩子近在咫尺,也是在思考自己的事情!
成人似乎从来没给孩子做过好的榜样!
在过去,家长们总会对孩子说:“按我说的去做,”孩子们不允许表达自己的感受,大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对了。
但现在社会环境变了,社会倡导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在家也要平等,这说都明白,做的时候,似乎总想不起来,更不明白这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2.平等对待孩子意味着什么?
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也存在平等呢?
当然得有。
只是,大人似乎对这种平等关系,不认同,更不愿承认,甚至有种深深的不安,心想,开玩笑,我怎么能听孩子的话呢?当然是我说什么孩子就得听我的!
家长还是陷在他们自有的固化的思维模式里,难以自拔。
所谓平等,不是完全一样。而是首先承认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性格上的差异,却有权利享受同样的尊敬和尊重!
难道平等真的是,如果在自己家中,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考虑他人,是这样吗?
当然不。
民主包含自由。
自由又包含着有条件的限制与责任。
3.对于给予孩子自由的真正意义
对于孩子而言,自由就是为所欲为,但真正的自由抉不是放任不管,什么都听孩子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天哪,那就真把孩子养成了“祖宗”!
刚刚放开二胎,目前家里还是一个孩子居多,所有的大人都围绕着这一个孩子,万千宠爱于一身,孩子成了“小霸王”,父母成了仆人。孩子在家中为所欲为,不用顾忌所有的后果与责任,大人无偿的承担所有的责任和义务。
这对于日后孩子的身心成长,心智成熟,是件好事儿吗?
这让我想起上次书评中提到的案例,那个11岁服毒自杀的孩子, 父母亲手赋予了孩子各种自由,唯独没让孩子学会独立,承担责任,让孩子一气之下,做出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的后果。
清晰和明确的界限,会给人安全感,让人们清楚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职责。否则,孩子将感到无所适从。即使孩子不断努力,想要“找寻自我”,找到自己的价值,却始终没有方向。
有时候不是我们给孩子的少,而是我们给的太多,让孩子失去了他们应有的能力,对于孩子控制的越多,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更多的思考力、责任.
一个6岁的 孩子还不会自己拉拉链,买衣服家长还要刻意给买不带拉链的,这种爱接得住吗?
也许孩子今天是不会,可你连明天让孩子尝试的机会都给剥夺了,好吗?
未来不如对孩子的“好”少给一些,让孩子多做一些,多尝试一些,看看孩子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4.用心了解孩子
现在的家长由于自身压力大,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并不多,家长只是在意孩子的成绩,并没有花时间去真正的了解孩子。
总觉得除了跟孩子聊学习以外,没什么可聊的。
那你就没有认识到孩子跟大人一样,他们在学习之外,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也希望大人能跟他们聊聊自己的兴趣,只可惜家长除了关系学习成绩,并不关心自己孩子,对体育有极大的热情,热爱写作这类家长根本不看在眼里的爱好。
我一发小,我俩从幼儿园就认识,他学习一般,可回回学校体育比赛,次次都能拿名次,他跟他妈说他想上体校,可他妈就是充耳不闻,那个时候,他对他妈就有看法了,上了初中成绩更是每况愈下,他的父母为他的成绩操碎心,操碎心又能怎样,谁让父母没看到孩子的心。
了解孩子不难,难于用心。
凡事怕用心。
当你用心去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甚至都能做到极致!不是吗?
我毕业刚上班那会儿,在公司是个闲职,我也想提升啊,看到公司有个职位挺好,我就想学习后去应征那个职位,我把我的想法,跟我关系还行的一个长辈说了,这位长辈当时就跟我说,你做不了这个,也许他只是随口一说,可那时我年轻啊,真听不了了这个,我当时心里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能做到。
从之前的随手一翻资料, 到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去了解,去记住,不知过了多久(几个月或者一两年),我如愿以偿的做到我想要的职位,甚至做到超乎预料的好。
当你从心底里想要完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不会敷衍了事,不会在乎为此花了多少时间,更不会局限于你固有的模式与想法里,你会想到各种方法帮你去了解、掌握,你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收集各种对你要做的事有用的各种信息去做这事儿,这就是用心。
当孩子不想跟你沟通的时候,成绩下滑的时候,但凡花些心思,是不是能看到学习以外,造成孩子学习不好的本质原因呢?
也许你根本不需要再为孩子多报那么多补习班来解决问题,只需要实现你曾经对孩子说过的话或者承诺过的什么,孩子心里就会觉得受到重视,就会重视学习,渐渐改掉不良习惯呢?
有时候真相比我们看到的问题的表面要简单的多。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目的,都是朝着某个目标前进的。
孩子们的目标不是我们用我们大人的 思维能理解的,但你需要去用心观察,哪怕在你看来你观察到的原因多么不可思议,可这真的就是真的。
一名怀孕7个月的妇女,在家吃饭突然肚子痛,到了医院剖腹产,原来是吃了什么不洁的食物,谁做的呢?家里她自己11岁的女儿做的。
为什么?
因为这个女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出生,不希望弟弟妹妹跟她争夺父母的爱。
这个女孩跟自己的父母,还有姥姥住在一起,三个大人没一人发现孩子最近有变化,
我相信孩子在母亲怀了老二后,就开始有变化,只是大人们都没发现,或者是屏蔽或者忽略掉了自己的孩子与学习成绩无关的言行,只看他们想看的。
后来,这名女孩送去做心理疏导了,至于他的妈妈保没保住老二,我记不清了。
这是真事儿,几年前我看到的一个新闻,由于时间太长,细节我记不太清,可11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行为,很难让人记不住。
了解孩子,说教沟通得不到你想要的,你必须打开自己的所有链路,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其他孩子做的任何事你都要去关心,这你才能看到孩子的全貌,看到全貌的时候,你才会找到孩子行为改变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为自己找到行为方向。哪怕这个方向是错的,他还是会按照既定目标走下去。如果在行动中遇到障碍或者困难的时候,要么会调整步伐,要么放弃目标。
对于已经出现反常行为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看清更深层的原因,说教对他们已经没有意义,你必须找出原因,才能纠正他们现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