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拉拉得把《灰犀牛》看完了,跟之前读《思考,快与慢》的体验有些相似,那就是拖拉;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带给我的思考,并没有后者般深刻。可能跟职业性质有关,也可能跟翻译有关,即便感想并不深刻,还是要简单做个笔记。
灰犀牛,这个概念跟去年火爆的“黑天鹅”有很大关系。黑天鹅比喻那些概率小而影响巨大的事件,那么灰犀牛则是指概率大且影响巨大的事件。黑天鹅难以预见,是偶发性;而灰犀牛并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存在已久但是被有意或者无意忽略掉的风险。对于灰犀牛式的风险,人们的认识存在几个阶段:1)否认;2)得过且过;3)犹豫不决、回应迟缓;4)恐慌;5)采取行动或者临近崩溃。在随后几个章节中结合案例描述了几个阶段,并从中提炼了应对灰犀牛式危机的策略。1)承认危机的存在;2)定义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性质;3)不要静立不动;4)不要浪费危机;5)站在顺风处;6)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成为控制灰犀牛式危机的人。
书中案例的篇幅实在是太长,有的就略过了,有些熟悉的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有很多不熟悉的像企业内部治理之类的,总之这是一个很受用的概念。可能是去年出了太多的黑天鹅事件,今年的舆论似乎对灰犀牛的表述特别有好感,总有种我做好风险提示,您赔了钱别赖在我头上的不负责任之感。其实我们做单子的时候,无论是看多还是看空,我们都会努力把自己放在对立面上去考虑对方的逻辑,推敲对手盘逻辑的漏洞是企图增强自己观点的信心,如果发现对手的逻辑并无漏洞,而兑现的时间还未到、事件发酵的火候尚不成熟,那我们就得万分小心,因为我们认为的不成熟的时机可能就在一瞬间爆发,引起行情的逆转。
其实跳脱出工作,想谈点儿别的。文中提到面对灰犀牛式的风险,我们的第一应对阶段是否认。这让我联想到了心理学上挺著名的一个应对哀伤、痛苦的心理过程模型-库伯勒.罗斯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有5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这个模型在1969年的著作《论死亡与临终》中提出,后来广泛流传。这个五阶段论适用于很多场合,身患重病、亲人离世、家庭变故,哪怕是痛苦度轻一些的错失升迁机会、离婚失恋。经历类似事件,自己把几个阶段走过,也是完成对自己的一次心理治疗。
之前有好友结束了为期不长的婚姻,作为局外人总是觉得有点惋惜,毕竟郎才女貌总是让人期许幸福美满。然而其实从决定结婚开始,似乎就隐藏着危机,房子户口、谁舍谁得,表面上问题解决了,可是婚姻不是做生意,签约了就要执行,违约就要赔款。人总是有期待,对婚姻的期待,对伴侣的期待,对婚后自我的期待,当双方期待并不一致的时候,问题就会产生,一个没处理好就会有下一个,对前一个置之不理可能就避不开后一个。耗到最后耗尽好感就是在消耗彼此了,最后只能恶狠狠得说再见,不想再见面。这不就是一个灰犀牛在生活中的案例吗。还是发现问题,尽早定性,当机立断的好,避免过度的消耗,省下的时间精力赚钱、健身、泡妞撩汉,自己过得快乐从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