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下,日本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
之后它们以此为由,攻占北大营,北大营当时驻军一万多人多人,而日军只有数百人。如此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我们又怎么会输呢?
但是,我们输了,并且输的一塌糊涂。熟悉历史的一些朋友应该知道,当时时任东北军的最高长官兼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张学良这时在干什么呢?他却身在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听戏。
电报从东北发过来,他给出的指示大意是:“不准轻举妄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撤退!”
可笑吗?
就是这么的可笑,他作为一个统帅,他需要兼顾大局,而他本人也在事后承认:他以为这只是日本人想要获得一些利益而已。没想到它们是想侵略中国!一开始他是想向国际联盟求助的。没错,就是求助,无力的求助。
而张学良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他是个智者,也是个愚者!
虽然他在这件事上有错,但我认为他这是一个统帅应该有的考虑。
之后日军占领沈阳,然后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日军占领东北。自此,东北同胞水深火热了14年。是的,整整14年。
侵略者的罪行我就不多说了,它们做的事比影视剧里的差不多狠一百倍!还有些事情电视剧不敢说,大家可以自己去百度!
可能民国时期的东北在许多人的眼里是落后、愚昧、封建的代名词。
到我要告诉大家:不,不是这样。
1930年东北三省耕地面积约6.9亿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按照当时三省2957万的总人口计算,人均耕地较内地各省多6倍以上。你以为新中国成立后“北大仓”的名号是叫着玩的吗?
“要想富,先修路”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三省共有19条铁路线,总长约6570公里,占当时全国铁路总里程的50%。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那是当时民国最为发达的地区,地位就相当于现在中国的经济特区一样。
可是,一座宝山啊!就这么拱手让人了!
有人可能会想:当时中国抗战打了十四年之久。张学良当时下令撤退,保全实力也是可以理解的呀!
可真的是如此吗?
或许当时其他地方是这样,但东北?呵呵,你想错了。
不信的话,我们就在这里做一个分析。
“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计约20万人,这还不算关内的,关内还有20万东北军。而日本呢?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东北军当时比日军多17万人的兵力,虽然质量有些不如日军,但数量上却远胜于它们!(或许有朋友会问:东北不是中国的吗?为什么要用东北军这个词?我来告诉你:当时当政的人是谁?蒋介石,他会容忍一个全国第二做强做大吗?他是想借用日军的刀来削弱张学良的力量,毕竟人家当时可是全中国陆海空军队副总司令!)
再来看武器方面,当时东北的沈阳兵工厂是全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可以生产当时世界上任意一款最先进的武器!
据当时日军回忆,沈阳兵工厂在规模和技术上,丝毫不比大阪炮兵工厂差!
而且,当时西方列强在东北的势力盘根错节,它们对东北的支持也是很大的。张作霖去世前为张学良留下了丰厚的资本,当时东北军的武器除了沈阳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外国人制造的武器。当时的东北有这样一个外号,“万国武器的展览馆”!可是,这样的状态成就了东北军,也限制了他们。特有的子弹一打光,枪就成了摆设,还不如一根烧火棍。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枪需要配不同的子弹,比如当时日本军队最基本的武器三八大盖,它的子弹口径为6.5毫米;德国的是7.92mm(步枪机枪)9mmMP-40冲锋枪弹;美军11.43mm汤姆逊M1928冲锋枪。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武器就做的非常好,首先,它们的武器均为制式装备,子弹配枪。可以这么说,在日军的武器库房中,除一些特殊武器外,在里面随便找一把步枪,都可以轻易找到配套的子弹。这对它们在战场上的战斗是十分便利的!
沈阳兵工厂内有:飞机262架,各种炮共3091门 ,机枪5864挺,步枪、手枪11万余支。但是这些都成为了日军的战利品。
如今的枪械种类是越来越多了,子弹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了,不同类型的枪械所使用的子弹口径都是不一样的。
再说军事人才上,日本有号称日本第一军师的石原莞尔,东北军呢?有个郭松龄,杨宇霆,不过他们都被杀了,而其他的人不是没成长起来,就是得不到重用,以至于东北军在这方面没有一个真正的指挥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惨的事实。
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张学良当时和日军开打了呢?
历史上九一八事变也的确是先由关东军先以下克上的名义先搞起来而后日本政府才予以确认事实的。
如果张学良摆出一副全歼关东军的态势,日本不可能不有所顾忌。万一失败了,日本将失去所有在华的利益,得不偿失!
就算张学良得不到蒋介石的支持,可民族英雄的帽子足以让他的地位在上几个台阶。蒋介石还会做的住吗?我看不见得。
张学良那时可以国民政府副总司令,这样的身份,真要打起来,说没蒋介石命令谁也不信。说不定还可以带着蒋介石一起打。
但这只是如果,历史不可能重来。我们在这里的结论都只是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上!
当时,如果张学良敢打,如果有一个人振臂一呼,如果……
不管能不能打得过,剑要亮出来,就像电视剧里李云龙说的那样:
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张学良,这是个能让人感慨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