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讯息极其海量而繁杂,而且制造讯息早已商业化,人们靠制造讯息生存,比如小编我就其中一个。
但是当以此为生的时候,便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于是有的人为了生存便会制造大量的专为迎合人性的讯息,于是大量垃圾讯息,负面信息被制造出来。
不但如此,也正因为涉及生存,所以制造垃圾信息,负面讯息成为一门专业技能,目的是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引发负面情绪,引发人们无畏的争辩,从而提高关注度。于是乎,大量话题被创造出来,充斥着人们的茶余饭后。
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讯息才算合格的,才有利于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又能不影响我们的生存呢。
当我看到了《论语》的这句话,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想答案就在孔子的这句话里。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诗经》有三百多篇,如果用一句话都能对三百篇都能有所总结的话,是说:思无邪。
这句话的关键是“思无邪”三个字,意思是思想、思维方式、思考过程没有不正当的念头。
但问题在于,“不正当的念头”这句话我们好像懂,但是又好像不懂。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以不同的角度理解,或许一个正当的想法就是不正当了,没有具体的概念。
比如我一个同学,家庭条件很一般,但是花钱却入不敷出,所以他经常缺钱。于是他总是以没有钱吃饭为由找我借钱,作为同学,还是朋友,我把钱借给他,让他不至于饿着肚子,这很正当。
但是如果我借钱给他,他认为不管怎么花自己的钱,都不会饿肚子,因为我和其他同学可以借给他,长此以往,是把他害了,反而不正当了。
所以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必须要把“邪”字理解透彻。
“邪”简单地理解为不正当,难以作为一种标准,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分解“邪”字的含义。
“邪”字在古文中与“也”字相对;“也”是肯定的语气;“邪”是疑问的语气,所以当古文中以“邪”作为语气助词时,表示怀疑,表示不赞同。所以“邪”即表达了人对一件事的看法是心存疑虑的。
人们心存疑虑则说明对这件事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断,或者带着否定的态度。而在生活中能让人心存疑虑的事情很多,但基本有三大类,即蛊惑,蒙蔽,会对他人造成危害。
所以“邪”字的含义应该是有蛊惑,蒙蔽,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的行为
那么“思无邪”的含义即是:思想、思维方式、思考过程没有蛊惑,蒙蔽,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成分。
把“思无邪”作为创作讯息的基本原则是完全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