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吗,整个宇宙其实根本没有实体,我们看到的摸到的一切,都只是意识震动的碎片。也就是说,我们的那些爱啊恨啊,就好像万花筒里的碎片,不断迷惑着我们。所以我们的故事,其实都是梦幻泡影。”
最近看完了《不够善良的我们》我没有那么刻苦的爱恋,也没有那么多的人生感悟。只是突然觉得好惆怅,,我所追求的一切就像是简庆芬所说的那样,在痛苦中追寻快乐,仿佛一个假想敌才能激励自己走出躺平生活,放大那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可是我为什么要走出我的快乐?很多人告诉我答案是为了更多更长久的快乐。
最近我们为期一月的线上教学结束了。作为组长我缺了一份“各司其职”的预判,将自己的深夜困于反复修改教学PPT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复斟酌,而差强人意的结果也仿佛成了我每次的心理预防,渐渐形成习惯,不再抱有大的期待,不论是组员的成效还是学生的反馈。其实在教学阶段结束时我是带着对学生的不舍的,我喜欢我的每一个教学课堂,喜欢学生们说出目标句的一次次合拍。可是在教学的背后,是句句的斟酌,对组员的任务下达、对其他组间对资源共享、对细细碎碎课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