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杨柳绿了,前几天透过窗户向下面望去,还是一片枯寂的样子呢。
前两日的昆明,光天气寒冷不说,风还四处呼啸,隔着窗子总能听到“呜呜”的声音,弄得我总是想逃回老家去。这两日天气倏忽转而为晴了,春风骀荡,气温一下子升了上来,让人重新找回了春天的感觉,也许,那株老杨柳就是这两日得了这场春风化“腐朽”为新绿的。
道家对生命的认识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亦即生命之中包含着死亡的征兆,死亡之中也蕴藏着生命的迹象。
正如窗外的这株杨柳一般,前几日还是毫无生机的静立在水池旁边,仿佛一位行将休矣的老人,而它周围的茶花、桂花、樱花、杜鹃、玉兰呢,纷纷呈现出红的、黄的、粉的、红的等缤纷绚烂的色彩,显得那样的五彩缤纷,那样的生机勃勃。而才不几日呢,玉兰纷纷凋零,粉色的樱花也渐渐随风零落,杜鹃也不似前几日那样红的抢眼了,而这株杨柳则一日比一日青翠起来了,微风拂过,枝条婀娜。
有人问丰子恺先生,为何他的作品里“杨柳”出现的最多。丰子恺先生说,因为他小时候家里大门前有一株杨柳,给他的影响最深刻。他还戏说,若是小时候门前那棵树,不是杨柳,而是荆棘的话,他的画里面或许画的尽是荆棘也不一定呢。
丰子恺先生曾师从弘一法师,文字朴素,画风空灵。读他的文章,欣赏他的画作,你都能从里面感受出一种淡淡的禅意出来。尤其那时常出现在画中的垂柳,或是只有几个枝条,或是一整株出现在画中,通过作者浅浅几笔,总能勾勒出一副春意盎然,岁月静好的感觉。
无论如何,杨柳总比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儿更能代表新生,更能昭示春天。
不管丰子恺先生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他对杨柳的钟情与古代诗人对杨柳的偏爱是一样的。我们念小学的时候,不都开始背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了吗?只是柳字与“留”字同音,更多诗人笔下的杨柳表达并不是春意而是留意了。
忽而又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或许,人的生命并不能如窗外这株杨柳一般荣枯更替,有着相对外显的生命传承方式。人类既然拥有了比那些随着四季凋零新生的植物更高等的智慧,那么,人类的生命自然也就要参与到更深一层次的更替轮回当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