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温度适宜,又到了拍婚纱照的好日子,我跟老公在母亲的逼迫下联系了工作室准备拍一组最便宜的。拍照的过程平平无奇,除了我的满心不配合,因为我生平最恶拍照,穿上指定的衣服,摆出僵硬的表情,留下摄影师创造的两个玩偶,无聊至极。
无奈,母命不可违,更何况是这种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讨厌的事情上当然不愿花钱,整套婚纱照下来才总共消费三千多一点,当知道这个价格后,母亲说“不用这么省,要是缺钱的话,我给你出钱,咱拍个好的。”朋友说“婚纱照一生只拍一次,千万别委屈了自己。”
其实我的心里是崩溃的,价格越高的婚纱照可以供挑选和更换的衣服就更多,换好多身衣服是很累的。我选的是店里最便宜的套餐,可以换4身衣服。
“外景拍摄地我可以自己挑吗?”
“可以啊。”
“其中一套衣服我想自己带,行吗?”
“那店里的婚纱你就只能选3套了。”
这就是和店员的所有交流。。。。。。
于是拍照当天城市的某个街头出现了这样奇异的一幕。两个明显拍婚纱照的新人和一群穿着骑行服带着头盔推着自行车的骑行者在一起拍大合影。
站在中心位置的我清晰的看到摄影师有些抽动的面部肌肉,当后来我跟老公也都换下骑行服后,画面倒是和谐多了,至少围观的人少些了。在摄影棚拍内景时的紧张和蒙逼状态此刻总算消失了,这种情绪似乎转移到了摄影师的身上,大概他还没有拍过举着俱乐部旗帜的婚纱大合影吧。
事后,很多人看了照片后都说,真有想法,也就你两口子能办这种事,怎么想出来的,果然你的世界我不懂。
这句话在我看来,简直醍醐灌顶,是啊,我的世界他们不懂,他们的世界我又怎么会懂。说什么感同身受都是安慰人的,恐怕最多的还是冷暖自知。
发现这一点后,我又仔细观察了周边的朋友,他们身上我不懂的东西太多,即使是相交十余年的闺密也是如此,当然,虽然不懂,不理解,但是已然习惯。
朋友一,最爱做的事情是修修修,做过的最经典的事情是,淘宝了一件机器,但是有个零部件坏了,不退货,而是买工具自己维修,工具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越了机器本身。这不是个例,而是几乎每次买东西都会发生的事件。
朋友二,最爱做的事情是退退退,不论买什么都不满意,总是能挑出我们都看不出来的瑕疵,退上十多个手机非常稀松平常,我们都劝他不要买东西了,反正都是要退的。
朋友三,最爱做的事情是折腾,我们都在北方某省会城市,朋友三要买一辆二手车,在重庆找到一辆车源,并且要去看车买车,要知道从我们城市到重庆,即使坐动车也要十来个小时啊。
最后是老公,几乎没有不过万的自行车,也几乎没有过百的衣服,少得可怜的几件过百的衣服还都是骑行服。
其实周边朋友做的没法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除了周边,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无法理解之人。最近在读杨绛先生译的《堂吉诃德》,书中这个读骑士小说入迷的堂吉诃德绅士不也是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典型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再亲密的人也不例外,不需要相互理解,不需要感同身受,一颗开放宽松的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