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20岁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30岁会过什么样的生活。那时候的我,只是很笃定一件事,就是30岁的时候,一定会过的很好。那时候对很好的定义大概就是:嫁给爱情、有满意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物质富足。
我认为,从20岁到30岁的这十年,无论中途会经历怎样的过往,在这个“十年”的终点,一定会是我想要的。至于为什么这么笃定,现在看来,是因为当时觉得十年很久,是一个很遥远的距离,在这十年的长河里,我还不用去思考和担心中间的过程。时间对于一个20岁的女孩子,实在是太丰富了,这种丰富带来了一种心安理得。
2月份,我过完了自己的29岁生日。周遭的朋友们,都在祝福我,努力的强调着29这个数字,虽然大家像玩笑一样提及这个数字,也提及近在眼前的30岁,但是我心里明显的察觉到了,20岁的那个我,对于未来都是模糊不定的,仅仅是带着一种心安理得的心情在过生活,而现在,在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生活阶段后,我应该把眼光从短视的生活顾盼中拉回来,不能只关心同龄人是如何生活,而应该更在乎自己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专注而自由的生活,去掉那些习惯性的观察和比较。
2.
今年的5月4号,我离职了。这份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到我离职整整工作了5年。在提出离职的时候,周围的同事和领导都在问我,为什么要走呢?有没有可能继续留下来。我的决心是很坚定的,很快便办完了手续。单位的人事小姑娘跟我聊天,告诉我,现在像我这样的已婚未育的适龄女青年很难换工作的,不如继续留下来,哪怕生完孩子后再选择也是稳妥的。也有同事在听说我还没有找好下一家单位的时候就离职是欠妥当的做法。我很感谢他们替我着想,但是我只接受着想的部分,拒绝那些焦虑的部分。
我的好友阳和我一样,也是同期离职。我们俩都是一样经过很久的思考和斟酌后,才做的这个决定。好心的同事们想到的那些担心,我们早就做过打算。而没有找好下一家,不代表我没有选择。离开,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在我提出离职的那天,我首先和我的部门领导说了我的想法,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在现在的环境下难以实现,那么很简单,就是我要离开的时候了。
办完手续的那天,我心里特别的舒畅愉快,并不是因为自由,或者无人管束。而是一种久违了的心情,我可以停下来一段时间,哪怕是只有几个月。我可以整装待发,可以修正心情,调整好自己的频率,以一个向上的姿态,开始下一段生活。我甚至给5月份安排了满满的计划。
我觉得在29岁的这一年,对我特别的重要,即将步入30岁的前夕,更要像清理电脑一样,整理、清晰自己的内在。选在这个时间点离职,停下来一段空白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空白就像是一种血液清理程序,清理干净后,整个人都干净鲜活起来。我特别期待自己在这段清理的时期内所发生的变化,我相信这就是时间带来的礼物。
3.
年初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关于职业价值观的测试,最后留下了几个词是:美学、舒适、自我价值。这个测试从一开始会让你从一些词选出来符合自己职业价值的若干选项,然后一次划去一项,最后只能留下3个词,也就代表了你的职业价值观。在最后一轮,我划掉的是金钱。当时让我犹豫的是舒适和金钱这2者。其实我觉得舒适不如从容更贴切。我希望我的职业价值观和我的生活观可以吻合,追求美,从容,实现自我,而如果这几点实现了,没有很多的金钱,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年初做了这个测试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看来离职是早晚的事情了。处在这个年纪,我更想多思考自己40岁的生活状态,50岁的状态,不能再像20岁那时,心安理得的过每一天。单纯的认定,未来一定会美好,一定会按着轨迹发展,而对轨迹是什么,如何探寻以及自己希望的美好的样子是什么,都无从而知。现在看来,20岁时候,认定的美好生活,只是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的一个愿景而已,是一个概述,是一个没有细节,没有具象的愿景。就好像很多人都问你爱一个什么,很多人会说,那就是爱啊,没有具体的。可是真正的爱,你是可以说出来的。你会说,你爱他的嘴角,爱他身上沐浴露的清香,爱他认真工作时候的侧脸。真正的爱和热情都是具象的。
要说我希望自己10年后的状态,我希望可以早点迎接成熟的心灵,早一点进驻精神与风华并茂的身体,学会生活的艺术,让自己可以在面对物质快速进步与价值轮番更迭的生活中,拥有足以小小抗衡的力量。就像苏格拉底在《菲德罗篇》中的祈祷:“但愿内在与外在能够合二为一”,希望可以用这样的和谐,获得一种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