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精彩回顾】
肥三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中华远古八大姓之
“姜”姓、“姬”姓、“姚”姓、“赢”姓、“姒”姓、“妊”姓、“妘”
姓的文字演变历史
详情点击
【典籍里的汉字】趣说中华远古八大姓之“姜”姓,拽爷姜文的“姜”
【典籍里的汉字】趣说中华远古八大姓之“姬”姓,封神榜里武王姬发的“姬”
【典籍里的汉字】趣说中华远古八大姓之“姚”姓,姚明的“姚”。
【典籍里的汉字】趣说中华远古八大姓之“姚”姓,秦始皇的后人现在在哪里?
「典籍里的汉字」趣说中华八大姓之“姒”姓,大禹的后人都姓姒!
【典籍里的汉字】趣说中华远古八大姓之 “妊”姓,和“任”姓是一回事吗?
【典籍里的汉字】趣说中华远古八大姓之 “妘”姓,火神祝融有可能是女的?
【本期内容 】
肥三和大家继续学习
中华远古八大姓之“姞”姓的前世今生故事
有小朋友问
班里有姓吉的同学
这个吉和姞是一回事吗?
图注:爱国将军吉鸿昌
其实
吉姓最早就是姞姓繁衍过来的
而且除了吉姓
杨姓、蔡姓等很多姓氏都是源出于姞姓
杨姓代表人物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
蔡姓代表人物是北洋时期爱国将领蔡锷将军
言归正传
我们一起走进姞字和姞姓的前世今生故事!
姞
读音为jí,意思为谨慎虔诚
在远古时期作为姓氏使用
姞
为左右结构,女字旁,代表源出于母系社会
共九画,笔顺如下
姞
最早见于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金文
写法如下
中国汉字创字之初都是象形字
有的是描述事物本身
有的是描述事情发生的过程
基本都是一幅图画。
我们来看这幅画的左侧部分
上面的图案在古代叫“豆”
是一种青铜器的简笔画
古代贵族或君王
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
等礼仪活动中使用
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左下侧的图案代表的是祭台或者供桌
用来摆放祭品的桌子
右侧是个女人的图案
表示女性大祭司或者仆从
在供桌、祭台上摆放贡品
因为在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最高
所以通常这种工作都是女性来完成
所以
姞
最开始代表的就是女祭司在用贡品做祭祀活动
因为敬畏神灵
所以后来延伸出谨慎虔诚的寓意
我们再看看,姞字后续的发展,如下
这是西周中期姞字的写法
上面换了另一种青铜器,寓意不变。
到了西周晚期,春秋战国时期
姞字的写法又有了变化
写法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
左侧上面还是换成了原来的青铜器豆
右侧在女子下方增加了祭台的图案
寓意女祭司登上祭台往供桌上摆放祭祀用的青铜容器
寓意不变
我们再往下看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姞字的写法如下
左侧和右侧换了一下位置
这代表了这个字固定下来
女字做旁,代表女性的定位
代表这个字从母系社会的古老特征
进入汉代以后
姞字的写法就和今天一样了
总结一下
姞
最早代表的负责祭祀的女祭司
把祭祀的食物(可能是肉羹)放在青铜豆里面
摆上祭台上的供桌
祭祀上天或者祖先
后来引申为谨慎小心的意思
负责祭祀的女祭司的代代相传
其后人以此为姓
或者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后裔以此为姓
我们再来看看
姞姓的前世今生故事
据《国语·晋语四》记载,姞姓源出于上古的黄帝,“
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jī、酉yǒu、祁qí、巳sì、滕téng、箴zhēn、任rèn、荀xún、僖xī、姞jí、儇xuān、依yī是也。”
国语.晋语
最早确定为姞姓的人叫伯鯈
是黄帝的一个儿子,被封于燕国
不是燕太子丹那个燕国
历史上称为南燕
南燕国后来被郑国所灭,后人多改姓为吉
姞姓另一部分迁徙到甘肃灵台附近
建立密须国,后来被周文王所灭,后人改姓密
密须国被灭,简直堪称中国版的特洛伊
回头我们专门讲述
还有一部分姞姓后人
在尧舜禹时期建立蔡国
后被周文王所灭
并由周武王分封弟弟蔡叔铎为蔡国国君
姞姓蔡国后人都姓蔡
这也是一部分蔡姓的来源
还有一部分姞姓族人
繁衍成杨姓,此种说法没有史料支撑
但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记载
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
这背后也许有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
这就是姞字和姞姓的故事
更多汉字和姓氏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