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大叔、优雅绅士和西部牛仔
——趣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下半叶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俊友》等。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下半叶俄国作家,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有《变色龙》《套中人》《第六病室》《樱桃园》等。
欧·亨利(1862—1910),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美国作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单独评说某位作家,往往人云亦云,机械,单薄,不会有太多意趣。可是一旦把他们放在一起,作一些联系比较,就常常会有所发现,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背后。
譬如,对以上三位。
检索三位作家的相关资料时,我期待能看到他们之间的交集,希望能看到三人之间互动,然而可惜,几乎没有。这三人,被世人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因而潜意识里,觉得三人似乎就是一个班的同学。而检索的结果,表明三人之间并无密切联系,“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云云,完全是后人的拉郎配,一厢情愿。
不过,这三位除了都是短篇小说巨匠外,还是有共同点的。一是三位都是短命作家,莫泊桑43岁,契诃夫44岁,欧·亨利48岁。有人说,短篇小说称雄的大师,善于把人生的长度压缩进有限的空间里,却也使他们自己活得相当的短促。不知有无道理。中国的鲁迅,泰斗级的大家,没有长篇小说,确实也短命,活了55岁。二是三人都很英俊,都是美男子。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三人确实都很帅气,但气质还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莫泊桑是富有教养、庄重自持的邻家大叔,契诃夫是温文儒雅、沉静内敛的绅士,而欧·亨利,则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带点野性的美国西部牛仔。
(一)
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诞生于法国诺曼底某城堡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姓名中的“德”即表明他的贵族身份。有意思的是,13天后,8月18日,他的前辈,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巴尔扎克离世,冥冥之中似乎注定莫泊桑将接手前辈的事业。
莫泊桑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期的作家有他的老师福楼拜(1821—1880),在法国与他地位相当;有左拉(1840—1902),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制造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重要代表;有都德(1840—1897),初中语文课文《最后一课》的作者,生卒年代与他相近;有盛赞他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朗士(1844—1924);此外还有小仲马、龚古尔兄弟等。无疑,这些作家中,莫泊桑是最有有才华的之一。
翻阅相关传记和若干资料,莫泊桑有两点非常值得读者关注:一是莫泊桑的成长离不开母亲和名师的引导指点,二是莫泊桑的勤奋。莫泊桑的父母相处并不融洽,但都具有相当的文学修养,母亲洛尔·勒·普瓦特温则是莫泊桑成长的第一个老师和引路人,莫泊桑从小就深受母亲的熏陶。后来莫泊桑又师从母亲及舅父的好友福楼拜,得与诸多作家前辈交往。福楼拜和莫泊桑是世界文学中最著名的师徒。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回忆说,他在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那时莫泊桑还只是邻家小哥,18岁到20岁之间,“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喜爱剧烈运动”,“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福楼拜教导莫泊桑“写作时必须全身心投入,摈弃一切危险和所有的烦恼”,教导他“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务必找到它……你一定要找到这个词”,教导他“学习观察的眼光,到灵感来临之前,花长时间仔细观察”,这一切都是无价之宝,是莫泊桑攀登文学圣殿的双足。
参加梅塘之夜,1879年发表《羊脂球》后,莫泊桑终于一举成名。1880到1890年,短短的10年,莫泊桑创作了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一生共创作了350多篇小说,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不过,相比契诃夫的七八百篇,似乎莫泊桑如果再专注一些,可能创作会更多。然而这也难说,因为作家的创作各各不同,评价作家也不能就以作品多寡定。莫泊桑还有长篇小说6部,其中《一生》《俊友》最为知名,被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此外,莫泊桑还有1部诗集,3部游记,和一些杂文。
或许是用脑过度,加之生活欠检点(莫泊桑这一点常被诟病,然而有时代的原因),莫泊桑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起初还非常乐观,但生命后期痛苦难耐,屡有自杀行为。1892年1月8日,这位邻家大叔被送进巴黎一家精神病院,1893年7月6日,在医生无可奈何的注视下,他“像一盏耗尽油的油灯那样熄灭了”,享年43岁。
世界文学史上,不乏有长寿的作家。德国的歌德活了83岁,俄国的托尔斯泰活了82岁,英国的萧伯纳94岁才离世。无疑,因为长寿,作品会更多,成就会更大,文学地位也会更高。莫泊桑43岁时去世,而同时代的雨果,60岁时(1862年)才发表自己最杰出的作品《悲惨世界》,70多岁时(1874年)发表代表作品《九三年》。如果莫泊桑生命能延长10年,他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一定远不止此。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我像一颗流星进入文坛”,莫泊桑说,但他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绝不是一颗流星。恩格斯说,“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二)
相比莫泊桑的随性放任,契诃夫对待生活则严肃得多,可是他的生命长度也只比莫泊桑长不到一年。
从普希金开始,俄罗斯文学进入“黄金世纪”的百年,“恢弘、厚重、深邃”,逐渐成为欧洲文学的重心。其间作家灿若繁星,而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则是最末期的代表,也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诞生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塔甘罗格。他的祖父曾是卑贱的农奴,后来替地主管理糖厂,为全家赎了身。不清楚契诃夫对祖父的印象,但《凡卡》中的爷爷似乎有他祖父的影子。父亲开过一家杂货店,娶了一位商人的富有修养的女儿,夫妇育有五男一女。杂货店曾雇佣两个小学徒,以此契诃夫1886年创作了《凡卡》,但契诃夫的父母与小说里的老板夫妇绝不一样。许多资料表明,契诃夫的父亲或许并不温和,但应当是一位尽责的父亲,千方百计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教育,而这些孩子也都有所成就。契诃夫成为一位作家,父母有很大影响,“才能来自父亲”,“心灵来自母亲”。1876年,父亲杂货店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契诃夫则留在塔甘罗格继续求学,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1879年,契诃夫高中毕业,也来到莫斯科,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为增加家庭收入维持生活开始写作、发表作品,1883年发表了《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崭露文坛,此后即开始“专业作家、兼职医生”人生。
综观契诃夫,似乎一生并未经历太多的苦难和太大的波折。不过,契诃夫一生都需要对家族负责,需要支助父母和兄弟与妹妹,创作收入不菲,但似乎总不够家庭开销,他在书信和日记里常常哭穷。1899年,以七万五千卢布将戏剧之外所有作品的版权一次性卖给了出版商,契诃夫才似乎成了有钱人。不过,此时他已肺疾缠身多年——一般认为,1890年近1年的库页岛考察对他的身体危害极大。1901年,他与相恋数年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1904年6月病情恶化,前往德国治疗,7月15日,在克尼碧尔的陪伴下逝世。
契诃夫是一位令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的作家,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与他都有密切的交往。一方面,“契诃夫具有不容置疑的知识分子气质”(柯罗连科),高高瘦瘦,眉清目润,英俊,帅气,鼻梁上夹着一副眼镜,忧郁地微笑着,亲切而温和。除了写作,契诃夫还有很多生活爱好,总是意趣盎然:园艺,种树,养花,钓鱼,采蘑菇,养猫和狗,与他相处,总是让人心情放松。不过,另一方面,“即使在最亲近他的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人曾经真正了解他灵魂深处的全部想法”(布宁),所有和契诃夫有过密切交往的人都会说到他身上某种像水晶一样经久不变的冷漠,他沉静而内敛,与所有人似乎又都很疏离。
相较莫泊桑,契诃夫的创作生命幸运地长一些,延续了20年,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中短篇小说,是一位非常高产的小说家;而且在生命后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其《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是非常著名的剧作,并帮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建立了戏剧理论。在俄罗斯文学中,契诃夫地位非常显赫,托尔斯泰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高尔基评价他“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甚至有人以为,加上他的戏剧成就,他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托尔斯泰。不过,也有人对契诃夫很轻视,认为他只是一个“走了运的年轻文人”, 阿赫玛托娃则认为他的小说缺乏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缺乏深度、厚重和崇高,是一个“泥浆色世界”。
整体上,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重于稍早于他的莫泊桑。
值得一提的是,契诃夫的大哥亚历山大也是一位作家,二哥尼古拉则是一位富有才气的画家和演奏家,妹妹玛利雅是契诃夫的秘书,著有回忆录《遥远的过去:我的哥哥契诃夫》。
(三)
相比莫泊桑和契诃夫,欧•亨利是一位真正源于社会底层的知名作家,也是一位国家印记非常鲜明的作家。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其时还是一个小镇,1870年建市),当时正值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进入所谓的“镀金时代”,到十九世纪末已经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但同时,也孳生了若干社会问题,如政治腐败、社会道德水准降低、贫富悬殊、底层人民困苦、劳资斗争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勃兴、发展,知名作家有杰克·伦敦(1876—1916)、德莱塞(1871—1945)等,欧·亨利也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欧·亨利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很多资料说他酗酒、生活无节制。1865年,母亲患病去世,一家不得不搬到祖母家居住,欧·亨利由祖母和姑姑抚养长大,在姑姑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少年欧·亨利颇具绘画天分,曾一心想当画家,但姑姑在他内心种下了文学的种子。1876年,欧·亨利私立学校毕业,进入一所高中读书,但在1877年被迫辍学,到叔叔的药房里当学徒。1882年3月,随一名医生来到中部偏西的德克萨斯州(也是美国最南部)拉萨尔县,欧·亨利成为一名牛仔,度过了两年的牧场生活。1884年,这名牛仔满怀梦想来到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发展,做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银行职员和记者,终于改变了贫穷的生活状况。1887年,牛仔戏剧性地与恋人阿索尔·埃斯蒂斯结了婚。1894年,开始经营《滚石》杂志,1895年在《休斯顿邮报》当记者和专栏作家——牛仔开始向绅士蜕变。可是,1896年2月,被起诉担任银行职员期间盗用公款,逃到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后又出逃到洪都拉斯,寄居在一家旅馆开始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的写作——绅士又成为逃犯。1897年2月因妻子病危赶回奥斯汀,1898年2月被判五年徒刑,3月开始在俄亥俄州一家监狱服刑,期间当上监狱的药剂师,并为维持女儿和自己的生活,开始短篇小说写作。1899年12月,以笔名“欧·亨利”发表了短篇小说《口哨大王迪克的圣诞袜》。1901年,欧·亨利提前获释,7月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与女儿团聚。1902年,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
相比莫泊桑和契诃夫,欧·亨利一生曲折,极具传奇色彩,一生辗转于北卡罗莱纳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出逃过洪都拉斯,去世于纽约州,做过药房学徒、牧人、戏剧演员、银行职员、新闻记者、囚徒、药剂师,最终成为一名作家,大部分时间都在社会底层。出名以后,欧·亨利接受采访曾说,21岁那一年他决定成为作家,不知这是不是一时之语,但显然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是他创作的宝库。大量作品的发表让他名利双收,可惜他不知道珍惜规划人生,挥霍,赌博,酗酒,还在壮年身体即开始透支。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离世,时年48岁。
与莫泊桑相近,欧·亨利创作生命也是10年,一生创作了270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有鲜明的特色。他大多描写中下层人群的日常,提炼困苦生活中温暖的一面,文笔轻松幽默,情节生动曲折,善用戏剧性巧合,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尾,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有极大影响,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其作品也被称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不过,另一方面,他的短板也显而易见。欧·亨利不似契诃夫,这位牛仔主观上主要是“为面包而写作”,是“供读者消遣”,而契诃夫还有较强的社会使命感,尤其是他的后期创作。快餐化的作品思想性必然受到影响,内容往往流于浅表,缺乏深度和复杂性。《剑桥美国文学史》评论说,“欧·亨利的作品……叫人眼花缭乱,趣味横生,但毕竟只是小把戏”;而德莱赛则不无鄙夷地说“(欧·亨利)整个是一个消遣作家”。因为这样的缺陷,所以欧·亨利至多只能是那个时代的著名作家,达不到契诃夫的高度,也难以比肩莫泊桑。不过,这位西部牛仔的奋斗史本身就是一部最杰出的小说,比莫泊桑和契诃夫都情节生动!
为纪念欧·亨利,1918年,美国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作家。而奥斯汀,青年欧·亨利生活了10多年的城市,则设有“欧·亨利博物馆”,每年五月还会举办“世界双关语锦标赛”。
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