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会已经办了很久了,为孩子们讲了不少故事。可能是熟能生巧吧,不少妈妈都说孩子们喜欢听我讲故事,并问我有没有“秘诀”可以分享。其实我的秘诀就是——“参与感”。
“参与感”是牢牢吸引住孩子的大磁铁,是引导孩子迈入阅读殿堂的引路灯。究竟“参与感”是什么?简单地说:
“参与感”=积极的双向互动
我经常用到的互动有以下几种:
互动1: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
如果给一两个孩子讲故事,最好的姿势莫过于孩子坐在妈妈的怀里,由孩子捧着书,妈妈搂着宝宝讲。这样不但给孩子极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还因为孩子的两只手都要拿书,身体又被妈妈“禁锢”住了,注意力自然增强。
如果是给一群孩子讲故事,则要记得不断地跟孩子们用眼神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们就能更好地跟你互动。
互动2:模仿不同的声音,让孩子身临其境
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扮演不同角色时,就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去模仿那些角色。别害羞,孩子喜欢夸张的表演,他们会被你多变的声音和表情深深吸引,然后跟着你傻笑,有时候还会笑得停不下来。
互动3:让孩子翻书
这是一个特别基本的互动,很小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虽然简单,但很有用。一来,在每页结束的时候检查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还在;二来,很多孩子需要多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一页的内容,让孩子自己翻书,是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当然也能加强孩子的参与感。
互动4:让孩子在书上找东西
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我经常在故事会上用到这个互动。当孩子们有些涣散的时候,我突然问一句:“你们看到妖怪躲在哪里了吗?”只要有一个孩子开始寻找,所有的孩子都会参与进来,唯恐落后。在家给自己孩子讲故事时也是一样的,只要有机会,就让孩子来找一些图画书里的细节,既能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其观察力。
互动5:让孩子把句子讲完
很多童书都是循环式地讲一个故事,情节不断地重复,只有细节有些变化。文字上也一样,等孩子听到后面,已经完全可以自己把句子讲完了。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里,每个小动物出场,都要说一句台词:“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这时候,我们可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声音说:“小背心真漂亮————”,然后让孩子也学着小动物的声音说:“让我穿穿好吗?”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也“扮演”了一把小动物而乐不可支的。
互动6:向孩子提问,检查他的理解
美国教育家Romalda Spalding曾提出在阅读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五项能力,第一点就是“检查自己的理解”。在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以前,家长的提问就非常重要了。提问是个大学问,不同年龄阶段的提问方式也不一样。对低幼孩子,可能只要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就很好了。再大一点,可以问他们“谁做了什么?”。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也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互动7:联系孩子的生活
Spalding提出的第二项能力是“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孩子把故事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是极好的增加“参与感”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故事里出现了“牙医”,我就会让孩子们举手说说自己看牙医的经历;故事里出现“大海”的时候,我就问“哪些小朋友去过海边啊?”。孩子们会特别热情地想要表达自己。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万一某个小朋友滔滔不绝地讲,其他孩子很容易走神,所以老师一定要控好场。好在自己在家给孩子讲故事时不会有这个问题。
互动8:让孩子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预测”的能力是Spalding提出的第三个阅读能力。好的读者,在读书时,是积极地与作者互动的。“如果我是作者,接下来会写什么?”这往往是读者和作者玩的一个智力游戏,能给阅读增加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虽然小,但也完全可以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无论是猜对了,还是被作者摆了一道,最后他们都会很开心的。边读书边“预测”的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互动9:让孩子“重述”这个故事
Spalding的第四项阅读能力——“重述”,就相对比较高阶了。但我发现很多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如果给他们机会的话,他们很愿意拿起话筒,自己担当那个“讲故事的人”。当然,循序渐进也是很好的,可以让孩子先讲故事的开头,然后再慢慢地增加内容。你还会发现,孩子们喜欢不断地讲同一个故事,而且每次讲都会有一点点改进。他们讲得乐此不疲,我们也要听得乐在其中。
互动10:让孩子“总结”一个故事
五项能力的最后一项——“总结”,无疑是很有挑战性的。说实话,我们这些大人都不一定能完美地用一句话“总结”一个故事。要培养这个能力,其实大人的示范特别重要。比如说,讲完《鼠小弟的小背心》后,我们可以说:“这个故事讲了鼠小弟把背心借给了朋友们穿,最后虽然背心被撑大了,但他还是很开心地跟大象哥哥一起用背心荡秋千。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孩子刚听完故事,记忆还很新鲜,这时我们来总结一下,虽然是很长一句话,他们却不太会排斥,而且最后的问题“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对他们来讲也毫无压力。如果我们在每个故事结束的时候,都这样总结一下,时间长了,孩子们会自己摸索到“总结的套路”,慢慢地,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开头,让孩子接下去,直到让孩子完全独立地总结一个故事。这项工作可能需要耐心,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就能在读完一本书以后,习惯性地总结这本书的主旨大意。这是好读者的基本特征。
“参与感”的话题其实还可以扩展很多,希望我的文章能抛砖引玉,也期待向大家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