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 上海 雨
按:这是七天贵州之行上交的作业。后面再写属于自己的文章。
2018年8月6日至13日,我随上海市教委组织的行走的课堂思政教师主题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同济大学团去贵州参观学习一周,收获颇丰,现将这次行走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付诸笔端,作为这次活动的一个总结。
1.贵州印象
记得在初中地理书上,介绍贵州的时候,用的词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是我对贵州最早的印象。再有就是遥远,云贵高原,好遥远的距离啊。最后就是贫穷了,GDP总是排在后面的。
这次是我初次踏上贵州这片土地,印象中的贵州,已经完全不同了。
贵州给我的印象是美,山美,水美,人美,食物美。
贵州,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再也不是原来那样的印象了。
2.大数据贵州
这不一样的感觉首先就是贵州的数据产业之发达,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数字贵州,带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这一点贵州在全国走在了前头。
贵安新区,是数字贵州的一个标志,我们参观了贵安新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这里所展示的贵州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令我们再也不敢小视贵州,再也不敢有“大上海主义”的盲目自大了。参观中,一大批贵州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重点项目和典型案例,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数字经济。
“资源型数字经济、技术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服务型数字经济”,在展示中都有所体现,这也正是贵州首提打造“四型”数字经济新空间的实践。
随着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贵州数字经济主体产业不断壮大。货车帮——颠覆传统规则的新生产力行业典范;贵澳农旅产业园——现代数字农业精细化耕作的示范方案;贵阳讯鸟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客户精准营销的高效销售管理平台……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在不同领域,整合资源,大数据管理,发挥现代手段的优势,颠覆传统模式,使贵州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互联网时代。
我们参观了贵州信鸽科技有限公司,观看公司开发的系统,并听取了公司相关人员对公司和公司产品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科技的力量,懂得了什么叫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未来,这对今后课堂教学是有大帮助的。
3.清晰准确地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
贵州之行,收获更大的是我清晰准确地理解了一些写在纸上的东西。之前我们上课的时候,只知道给学生解释,但自己也没有深刻的理解,那讲解应该说是没有深度的,是苍白的。行走的课堂,使我们对理论的认知有了实践的支撑,理解的更加透彻了,再回到课堂,讲解的一定更加生动,学生接受起来也不会那么生硬了。
仅以主要矛盾和精准扶贫来解析一下我上述观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思政教师,理论上对这一论述是能够理解的,但也仅限于书面理解,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是基于怎样的一种变化才得出的结论。
这些问题,可以说在这次贵州之行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我们一向认为贵州是很贫困的地方,但是这次贵州之行,团里的很多老师见到了贵州的真实情况,都会说,贵州已经不是贫困地区了,还调侃说,需要扶贫的是我们,不是贵州。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一是因为我们以往对贵州的印象在做怪,二是我们对贫困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我们认为,所谓贫困,就是那种吃不饱,穿不暖,住着透风的屋子……十九大之所以把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基于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的问题,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是在吃得好,穿得暖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透过贵州人民的生活,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有理论与现实依据的。如果没有贵州之行,没有实践中的思考,我对主要矛盾的理解是不会这么深刻的。作为思政教师的我,理解了这些,对于课堂上的学生,应该是个福音。
其次,就是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有了实践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谋划的中国梦的目标,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贫困人口的存在,于是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没有来贵州之前,方方面面的资料也了解一些精准扶贫的事,但是很不深刻。这次贵州之行,对什么是精准扶贫,怎样落实有了深刻的理解。
8月8日,我们访问了石阡县楼上村,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寨,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生活方式的活化石。我们走进村子时,村干部们正在开会,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扶贫。我们进去听了一下,虽然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但能感受到村干部们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和整改的决心。后来听介绍,不单单是这个村子,所有的村子都把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落实下去。每个村子有多少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由谁来帮扶,怎样帮扶,什么时间能够脱贫,这些都要详细落实的。干部们要联系贫困户,每周都要下去,连教师周六的时候也要去贫困户走访。政府有具体的目标,具体的措施。干部们都要真抓实干,没有走过场的。看到这些,我理解了何谓精准扶贫,这简单的四个字,在实践中可不简单,千百万干部群众在为此奋斗,2020年实现脱贫应该是有保障的。
4.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行走中,接待我们的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这些干部既年轻又有能力,有作为,有情怀,热爱那一方土地,也愿意为改变那一方土地尽自己的力量。看到他们,便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8月7日,印江县,接待我们的团县委书记,就是一个年轻人。他很健谈,大学毕业,回乡工作,对自己所管辖的工作了如指掌。还刚刚参加了团十八大。
同是8月7日,在紫薇镇,接待我们的也是一个年轻人,看样子也就三十出头,已经当上副镇长了。那日,热烈当头,我们都躲在阳伞下,但是这个年轻人一直顶着烈日给我们介绍情况,最后满头大汗。这一个简单的行为,使我感动,让我看到了这些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还有很多都是年轻的干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贵州的未来,也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希望。
5.下大气力治理石漠化
8月8日,我们参观合水镇的春晖产业园,实地考察了土地石漠化的治理工程。
贵州山区,土地石漠化是对当地农业发展最大的威胁。石漠化的过程是漫长的,石漠化的危害是巨大的。贵州本就山多地少,靠山吃饭。可是土地石漠化使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对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治理石漠化,在石缝中求生存,山区人民下了大力气。他们在石漠化的土地上填土种树,固定土壤,使土壤不再流失。许多地方填的土是靠人力背上去的。山上每一颗树,活下来都不容易,都见证了石漠化治理的过程。治理石漠化,固化土地之后,种果树。山上日照时间长,利于果树生长。结出的水果口感非常好。只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量不足,交通不便,对农民脱贫还没有形成有效支撑。
6.贵州的明天会更好
七天的行程,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了解了贵州的许多变化。我相信,贵州,这个美丽古老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乘着大数据的东风,定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