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叫他摊上事了呢”这句话出自一哥们知道男主东窗事发后说给女主的话,来自男人的同情。
男主陪女同事回家处理她妈妈的后事,女同事借题发挥,登堂入室,借着空巢老人一个人过春节的时候,去给男主的妈妈做饭、干活,博得好感。结果真好碰上男主一家高高兴兴的来给家里老人拜年。
婆媳关系老早不对付了。婆婆说,虽然你是大夫,但烧汤做饭还得向“莎莎”(男主的女同事)学习,女主当即拉黑了脸,起身说身体不舒服请退。
…… 后面的事情就更狗血了。女主和小儿子回家了。男主仓促陪老人吃了一顿饭,赶回家的路上发现手机忘在母亲家了。陪儿子看完电影准备回去拿,给母亲提前打了个电话告知。结果就在男主和儿子看电影的当下,莎莎去找了女主,并引发一场女人间的战争,莎莎把“真相”告诉了女主,并说出证人,也就是前面说出“摊上事”的一哥们。
连环相撞就是,女主崩溃了,哥们提醒男主要“当心”。儿子其实什么都知道,说不喜欢看婆媳大战,吵着要看新片大片,结果看片的时候他不知道更是错过了一场两女撕拉的“血腥”场面。儿子说,奶奶情商怎么那么低。“看我妈那脸”,“奶奶还让我妈跟那个阿姨学习……”。吧啦吧啦。连小孩子都能看出来,大人们真的就不懂吗,还是因为本来关系就很紧张,大家都不肯后退一步呢。
摊上事。是什么事。可以陪女同事回老家办理后事吗?为什么不能避嫌,让公司行政人事,或者直接派女同事去帮手,以示公司的慰问呢。男主难道就真的不懂拒绝?还是因为看到莎莎有几分姿色,假借同情抚恤之名,实则心头贼念。后来发现莎莎实乃难缠之人,现在又无法脱身,于是“摊上事”了。
记得和男友分手,原因是因为他回家陪了前女友三天,因为她生病,陪她回了老家,然后在病床守候了三天。我可以理解,但他却怕我心有想法,隐瞒了实情,后来被我追问下,说出了真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他给我一个理由是,还没有忘掉之前的那段,所以他对前女友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放手了。
男主呢,如果他没有多余的感情,何必亲自去帮莎莎料理其至亲的后事,落人口实呢。现在是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吧。
今天心理学的考试中有个影视案例的题,说的是母女之间的关系。说妈妈是严重的焦虑症,要靠吃药来维持,她发现女儿也有同样的焦虑行为,在精神科专家确认女儿没有病的情况下,还是让女儿吃药,坚持一年,但女儿焦虑的行为还是没有改善。
最后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母亲因为自己的婚姻生活品质不好,与丈夫分居二十多年,于是把对丈夫的关心、牵挂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她不是希望女儿生病,而是女儿的病你能够让她继续用这种方式照顾女儿。而女儿应该独立,和母亲沟通她应该用什么方式生活,应该有界限,比如要求母亲给自己独立的空间,但必须给母亲承诺,比如可以自己打扫这个空间等。
人与人的相处似乎也是这样吧。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不成熟。现在看来,除了这个。也许最大的问题就是期望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就像母女关系里的,母亲习惯安排女儿的生活方式,甚至谈什么男朋友,女儿习惯被指导,因为她怕妈妈生气,怕她难过。母女的情绪也互相传递和感染了。婆媳关系中,婆婆期望这种方式,媳妇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两性关系里,男主的想法、女主的想法、哥们的想法、莎莎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想一拥而上的来占据上风,那么思维就混乱,情绪就会产生,事情就越来越往一团麻的事态发展。反而是小儿子,冷静、客观,该干嘛干嘛,但如果也触碰到他的利益,爸爸妈妈因此而闹离婚的时候,小家伙还如此淡定吗?
当你摊上事后,是以你的角度、想法、处理方式,还是说,换一个角度、一个活法、一种眼光,一种更利于事情发展的过程去让自己成长,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呢。
事,谁都能摊上。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如何处理,在事情发生之后有没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