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察觉到离开的时候,是在初中。
对于那个夏天的记忆,回忆里仅剩的就只有《同桌的你》和响彻整个夏天的蝉鸣。
第二次意识到分离的时候,是在高中。
定格在回忆里就只剩下了拍过的一张张照片和它背后与我们有关的故事。
待到第三次知道离别的时候,是在这个匆忙慌乱的六月。
不想使回忆像蜘蛛网一样蔓延,唯独能做地就只有用力告别,使劲点,再使劲点。
我并不是一个擅长回忆的人。
可听到的,看到的,触碰到的,还有那些看不见的,所有可以感受得到的,都是与青春有关的,都在这个六月里滋生蔓延,从灼热的空气中,一点一点的渗入到每个人的心底。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才读的津津有味,却发现匆匆结尾了,总是说毕业遥遥无期,可转眼间就各奔东西。’
我时常以为离别与我而言很遥远的东西,还有无数个明天等着我去跨越才可以到达,直到离别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错了,其实离别只是一瞬间的事,时间的洪流把我们推到这个浪口上,它才不会管你有没有准备好,直接就把你扔进回忆里,让你挣扎在回忆里笑着从呆了四年的地方滚蛋。
我们开始回忆,懂得珍惜,开始努力的想抓住过往的的每个瞬间。
有人说,四年的时光是好兄弟,一辈子,我丝毫不觉得奇怪。
大一刚来拖着厚重的行李箱住进宿舍的那一刻,你就与你的室友注定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刚入学的时候,第一个和你一起去食堂吃饭的人,第一个和你共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鲜的事物,第一次开始分享曾经的高中生活的人也一定是你的室友,每天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也必定是你的室友。也许后来,你们之间有过争吵,也有过冷战,有过吵吵嚷嚷不开心的时候。网上有一句话,我很是赞同,“室友,不是所有都能成为朋友。”但是同时我也信奉,再不堪的环境里,也有值得温存的记忆。这是青春的记忆,这些经历过都组成了生活,也最终改变、塑造了自己。
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也许是太晚,还是离别之时我们忽然之间就长大,过去的所有的间隙消失的无影无踪,我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转身离开的不舍,拿着袖口擦去眼泪的无奈。
也有人说,四年的光阴是一场知遇之恩,我深以为然。
《皮囊》里面说到,“人生机遇的好坏,关键往往在于碰到什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的都是明灯。”。
学长、学姐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眼,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有着难忘的经历,是朋友,是伯乐,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明灯。
大一到大三上课所有的书几乎都是学长给的,生活中遭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他们。而那些参加过社团和学生会的更是如此。常常听及,不论是社团还是学生会抑或是其它的组织,他们的成长都是学长、学姐同他们一起见证的,在独属于他们的地方,他们的记忆中,有着一群人为之一个梦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着。
正是因为如此,前几天得知学长要离开的时候。
我们拼命的喝酒,喝的很是卖力。正如我之前写到的我不畏惧这炎炎的烈日,也不害怕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我只担心你悄无声息的离去,来不及说不出再见。
还有人说,四年的青春,我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她。
也有些人说,四年的日子,我每天跟着老师做课题、做研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还有人说,四年来,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厚厚的荣誉证书,也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唯一拥有的就是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本就是如此。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伴随着毕业终止了,繁杂琐碎的生活瞬间被打破,我们开始忍不住想念吃厌了的饭菜,开始想念四年走过的磕磕绊绊,开始想念大一刚来时青涩模样。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最难过的日子,到了最后反而变成了最值得怀念的岁月。只是,恰恰这时的我们马上就要离去,再见时又是另一番感慨,而有些人很可能就消失在记忆里,随风而逝。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四年呢?
没有人知道,也注定不会有人告诉我这个答案。
我想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努力的生活,认真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倾尽这四年的力气去长大,保有纯真和热血,不辜负走过的每一段旅程,同时间做一个真挚的朋友。
在没有离去之前,对所有帮助过你的人道一声“感谢”,默默的祝福他们一路顺风;在他们的身影没有变模糊之前,让所有的遗憾不再滞留在心底,想说的、该说的,一咕脑全都告诉他们;在还没有走向远方之前,趁着还有时间,一个人再走走这广阔的校园,再早起一次去食堂吃一次早餐,再任性的去长廊通个宵,打打扑克,唠唠嗑:在还没有离去之时,鼓起勇气,向深深爱着的女孩,说声“我爱你”;趁还没有毕业之前,顺从初心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去把半个中国游遍,去自己梦想中的沙浪海滩,去一切心之向往的地方。
就这样,戛然而止;就这样,不说再见;就这样,还没有等到毕业,我就已经开始想念曾经的一切;就这样,还没有毕业,我已经舍不得离开我曾经最讨厌却又最喜欢的地方;就这样,说着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间就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