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是外地来的同事时常抱怨“今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买不到房和买不起房了”。他说出了我的心声。所谓的买不起房和买不到房并不是真正的没钱,而是心仪的房子大都买不起,心仪又买得起的大都买不到,合肥这个地方,连买房都要满世界的找寻关系。这些事使我看房时的心情失之大半,在那之前,我对买房这件事儿一直怀着满满的憧憬,时常谋划着房子的装修和未来即将发生在这房子里的点点滴滴。随着看房的一步步深入,这种心情早已离我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患得患失的心情,幸福感随之消失殆尽,只剩下机械地比较再比较,比较又比较,在比较的同时不断地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刚刚错过的那个西瓜是不是这片西瓜地里最大的了?
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的理想家庭》,年少时读来满满的温馨,今天再来重读它,满是无奈,是我的无奈,也是先生的无奈。那么让我也来描绘一下我的理想家庭,权当苦中作乐罢。然而直到落笔才发觉自己该写的是:我的理想房子。转念一想,自己不需要广厦千万,只求一小屋安身立命即可,故更名为——我理想中的小房子。
老舍先生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我理想中的房子则不必有这么多间。卧室只三四间即可,最大的一间是我和将来爱人的,居中一间留给我未来的孩子,最小的一间用做书房,妥善安放满地的书籍;如果还能有一间的话,就做客房吧,这样我的亲人朋友就可以在我出差的时间隔三差五到来,陪一陪我的爱人孩子,填补她们寂寞的空白。
书房里的书架至少要有五层,这样可以让我的财产分门别类。最下面一层摆着四大名著,诗词歌赋,伊苏寓言,一千零一夜…那是我认识这个世界的起点,将来我的孩子也会从这里起航;第二层摆放“鲁郭矛巴老曹”,冰心、余秋雨、周作人的散文,莫言、路遥、张爱玲的小说,等到孩子长到第二层这么高的时候,文学的海洋会自然地接纳他,送他航行;哲学历史类书籍要放在第三层,我的一些摘抄、随笔摆在第四层,待到他读高中后,这些书籍将用来开启未来的大门,帮他选择一条自己的路;最高层我同样会摆上彼得潘、小王子、海的姑娘这些动人的童话故事,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迷茫时回望初心。一直以来我都像坚守着最后的城堡一样坚守着曾经的童话。我在喧闹的城市漫无目的地走到身心疲惫然后坐下来读那些美好的文字。这种感觉就像读着过去的每一天。真的,当童年随着时光的洪流义无返顾地流走,当天真如同盛开的焰火瞬间散尽的时候,我始终念念不忘的,便是那些在我最初的生命里涂抹斑斓色彩的童话。想起它们,我会想起不要放弃。
小区的花园不需要很大,最好有几棵花树或者果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能在风里、雨里、暮色里、月光里看花,看花开花落,看“花褪残红青杏小”;每到暮春时节,发自内心叹一句“看花又是明年”;假如未来的爱人喜欢晚饭后散步或慢跑,我希望周围能有一个公园,越近越好,同样的景色哪怕是你天天看,都不会一样,上天入地,背山面海,每天清晨的云都不同造型,日子更容易丰盛起来。
此外我还希望有间稍大的厨房,能够给家人做一做晚餐,各种食物不重样;附近最好能有几家好餐馆,食材新鲜,厨师踏实,老板热情,菜好吃到你长吃不厌,懒得做饭了,就能不做。最好能有一两家走路能到的书店,时常走进去翻翻书,看看杂志。
当然在以上这些条件之前,有些更基本的要求:空气是干净的,水是能喝的,食品是能吃的,没有什么组织是能不依法就把你从你的房子里带走的。有些时候这些要求看上去如此触手可及,却又如此的遥不可及。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的时候说:“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对我而言,我向往着杏花烟雨江南,可是现在只能先待在合肥罢。
写完这段话之后更添了些无奈,不由得更加佩服先生的乐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先生不改其乐,何其幸福。希望一切无奈落去之时,一切理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