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白领年度关键词中,“焦虑”一词位居榜首。
“时代抛弃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同龄人年薪百万,你却还在被迫加班”
......
于是越来越多的知识付费平台崛起,大家开始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但是听音频、上网课、读专栏,还是无法缓解焦虑,有时反倒让人更焦虑。虽然有人在贩卖焦虑,但是我们内心的焦虑来自哪里?
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是:焦虑根本上是一种你想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迫切感。
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想要实现生命意义的人都是和时间赛跑的人。有些人找不到目标,焦虑是自然的。但有目标的人为什么还是逃脱不了焦虑呢?一种原因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焦虑也随之而来。
不过这是可以缓解的。有一种人不焦虑,因为他们明确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怎样才能找到关键下一步呢?最近在读的《实用性阅读指南: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作者大岩俊之,就是一个善于汲取书中要点,确立阶段性计划,并化为行动的创业者。以实用的目的读书,他成功转型,从普通职员变成创业公司的老板。
作者大岩俊之,通过实践阅读中的知识,在工作之余训练自己成为研讨会讲师,他开发读书法、制作思维导图、推广记忆术等。而后成功创业成为研讨会培训指导,现在日本拥有一家创业公司。
大岩俊之说自己曾经是个“不读书”的人,开始大量阅读是在30岁之后,虽然速度惊人,几乎是每天一本,然而效果甚微。总结经验后,他发现自己需要的是可以用于创业的知识,也就是说,“效果”是通过实践才会产生的,于是开启了“实用性”读书模式。《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他以自己的创业经历为例,从阅读、记忆、实践三个步骤分享阅读技巧。
什么是“实用性阅读”?
读得快、记得牢、用起来。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大岩俊之不仅从这三方面提供心法和技巧,还在最后加入读书的实例,分享实用性阅读对给自己的积极影响。
第一,如何读得快?除了速读技能,更需要明确每次阅读的目的,再通过掌握全书结构,定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第二,如何记得牢?注意不是“记得全”,不分重点地记住全部等于什么也没有记住,可以用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创意记忆法牢记整本书中自己最需要的内容。
第三,如何用起来?这是缓解焦虑的关键:找到马上可以开始的一小步。
整本书强调的是--如何看书看重点,转化靠实践--把知识变成能力。
不同的书有不同适用场景,可以推崇“读无用的书、做有用的人”,也可以践行“提炼要点、积极行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强调了商务类书籍的阅读法,虽略显功利,把阅读的目的性变得很强,但大岩俊之本人就是通过“将书中内容付诸实践”这个理念成功创业的,因此本书在工作和创业场景中是很有说服力的。
一、找到目标才能读得快
1. 心法:为了寻找答案而阅读
有个有趣现象叫做“孕妇效应”,当自己是孕妇到时候,就会发现身边也有很多孕妇。生活中处处是这样的现象,如果想买咖啡,可能会意外发现,原来附近有这么多卖咖啡的地方。这是因为一旦有了关注的焦点,觉知就会变得主动起来。
实用性阅读的心法也是一样:确定读书目的,每一本书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为了寻找答案而读书。
美国作家罗兰·米勒和丹尼尔·珀尔曼合著的《亲密关系》,是两性关系经典读物,但是大量研究数据、案例称述、理论论证,让这本书有一种学术论文的既视感,易读指数两颗星。我曾经看到睡着,搁置起来。后来为了给一部话剧撰写与恋爱有关的推广文案,又重新读起来,结果一口气就读完了。为了寻找答案而阅读,效率非常高。
原来读书也要“断舍离”,当断则断,减轻负担,才能让重点凸显。
2. 技巧:掌握全书结构
爱因斯坦读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被称为“淘金式读书法”。可以归纳为一总、二分、三合阅读法。
一总:了解全书结构。
二分:标题和粗体字阅读。
如感兴趣,细读内容。不感兴趣,直接忽略。
三合:整理脉络,深度思考,尤其是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原来读得快,不是速读技能一种方法,而是另有办法。
回想自己以前为什么看得慢?因为每一句都认真看。
为什么一字一句看?因为怕错过重点。
为什么怕错过重点?因为不了解全书结构。
为什么不去了解全书结构?因为想尽快看完,再看新书。
结果呢,不得要领,反而更慢。
死循环怎么破?
《实用性阅读指南》推荐了类似“淘金式”阅读的方法。在确定读某一本书的阅读目的后,比如,要找到“如何制作思维导图”,通过目录、序言、后记等框架性内容熟悉书的结构,接着就能轻松找到哪几页包含了思维导图的信息。
英国作者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中,把掌握书的层次结构形象地比喻为“走在熟悉的小道上”,如果没有走过,肯定处处谨慎,一旦走过一次,就会了解哪里有风景可看,哪里只需低头赶路。
二、抓住重点才能记得牢
1. 心法:二八定律,找到精华。
《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一书中说,如果把口眼鼻耳感受到的信息全部记住,超过5分钟,大脑就宕机了。很多信息是不需要留存在脑中的,因此一个TED演讲的分享者说,“这世界不存在信息过载,只有过滤失败”。
然而阅读者的一个普遍误区是:记得越多越好。
其实不分重点地记住全部等于什么也没有记住,作者大岩俊之把经济学中的“二八定律”(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引申到阅读中,他认为一本书的精华只占20%,集中精力理解和运用核心精华就好。
2. 技巧:“笔心心”
1)笔:做笔记和思维导图
做笔记的方法比较灵活,摘录、写感想,或两者结合。提炼20%的精华内容,反复读笔记就是在不断加深记忆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公司引用思维导图,正是因为其结构和脑神经细胞相似,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整体性思考和提高记忆力。
一种常规的方法为“目录结构”,按照书的篇章结构画出各个的分支即可。
另一种方法比较个性化,比如,按照自己总结的“要点结构”或大岩俊之的“DIY结构”:
书目信息:书名、副书名、作者等
目标: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答案:根据“阅读目的”找到的答案
总结:不是全书总结,只需概括自己读过的内容
2)心:多种记忆法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记忆曲线告诉我们,时间越长,遗忘的信息越多,只需一天时间就会遗忘74%的信息。办法只有一个,记得复习,而且是及时复习。
方法一:复述
书评人药山分享说,看完一本书之后,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要是老婆问我‘这本书讲了什么呀’我该怎么回答?” 然后就主动组织语言、复述书中内容,写书评的时候,概要和重点已经了然于胸。
方法二:故事联想
这有点像小时候玩的“连词成句”,先选出书中关键词,接着把这些词连成便于记忆的故事。
方法三:画面联想
人对形象的记忆力高于对文字的记忆力,因此创造具体画面,有助于牢记重点。有意思的是,研究发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早已运用这样的方法了,说明这是一个经过历史验证的好方法。
3)心:释放感情去阅读
大岩俊之回忆说,至今记得10年前的一次国外出访,其中一餐吃了什么,因为实在是太好吃了!
人的记忆是由脑中的海马体和扁桃体两个构造管理的,引起强烈情绪的信息会被存入长期记忆。所以,大岩俊之告诉我们,请释放自己阅读时的情绪,这非常有利于记忆!
三、定个小目标才能用起来
2016年,王健林上了热搜,上榜原因和他的产业毫无关系,而是因为一句极其霸气的话。他说年轻人目标定太大,喊着“我要当首富!”这样不好,还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此话一出,众人目瞪口呆。然而,对于资产1700亿的王健林先生来说,1个亿真是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因此,摆脱焦虑、增强信心的办法就是:定个小目标,马上就行动。
切分小目标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我们以发展第二职业为例:
提炼书中内容:成为斜杠青年的5种办法
根据现状做头脑风暴:我现有的能力可以向哪些方面发展
缩小目标:一年后成为西点师,开微店或接活动
具体化目标:周末报班学习半年,每天下班后自己练习
确定第一步:上网搜索西点师培训班,并完成报名
何时开始?晚饭之后。
何时完成?两天之内。
以上设定目标的过程,参照了SMART法则,即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的), Time-based(有时限的)。意义在于,细分任务,具象化目标,马上可以行动。
此外,除了定目标,还可以通过调动五感来体会达成目标后的情绪,大岩俊之认为这也是一种动力。可以问自己,“梦想实现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觉到什么?” 当具体的画面出现在脑中、兴奋的情绪被带动,就更有行动力去实现梦想了。
本文总结
想要读得快需要设定读书目的,想要记得牢需要找到精华,想要实践需要定个小目标。这三个心法的共同点在于,信息筛选、目的明确。
适当焦虑有益身心健康,过度焦虑只是能量损耗。《实用性阅读指南》表面上看是商务类阅读的方法,实际上是做人做事的方法,抓大放小、用整体的思维处理问题。
不用再羡慕别人,因为你的人生也可以不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