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观点可能会让一些人反感,请带着批判性思维的态度来读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在商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为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我们可能忽视了第2步,而恰恰是这第2步,才是刻意练习最关键和最难的部分。
混大学习之怪现象
在2017年的大课上,善友教授为我们打开了刻意练习这个通往高手之路的大门。然后,大家纷纷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和多元思维模型,成为现在混大学习的风潮。成甲老师进一步告诉我们,需要从3个方面来获得思维模型:1、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2、复杂系统的重要特点;3、我们和客观规律相处的认知和心理。于是乎,大家开始啃起了自然科学、系统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典籍。但是,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数理化真的好学吗?如果在基础教育12年中,都没有学好数理化,那怎么能在现在就可以去理解量子力学、贝叶斯统计学等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我不是说不可能,是非常、非常难。我也不是说没必要,而是要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点在后文中会说明)。
来混大讲课的老师个个是大咖,都是在各自领域有显赫建树的人。大咖之所以成为大咖,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能够对事物的本质有精辟的见解。听大咖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他们能够把复杂的东西拆解的如此简单,让我们一下就看到本质。那么,大咖的课要如何听呢?现在被混大同学广泛接受的学习方法是:课前收集资料预习、课中认真记好笔记、课后拆课和完成刻意练习作业。而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对的,理由如下:
1、要学好任何一门课需要花很多时间。想想上大学的时候,一门课要用一或多个学期,一周好几次课,同时进行大量练习和作业才能学完。因此即使花一个月去预习,然后听3个小时课,然后复习和完成一次作业,还是远远不够来掌握一门新知识。
2、大咖在3个小时中讲出来的东西,是通过长期学习思考得出的见解,是精华,是思想,而不是知识点。因此,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听,去理解,让大脑活跃起来,而不是去记录。而且,过多的记录,只会让人关注语言本身,而不是语言背后的意思。
3、与其课前预习,不如不做,用空杯心态去听。如果只做了简单的课前预习,对新知识一知半解,或者理解偏差,只能对课堂上理解大咖的见解带来负面作用。
4、听完了课,如果你觉得兴奋,觉得有所共鸣,应该去多挖掘相关领域的知识,多听听类似的课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止于完成了作业。但如果你对课程无感,忘记就好了,不必强求。毕竟一个人也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
善友教授告诉我们,要开始刻意练习,首先要选择一个思维模型。其实,这种能够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型是大量存在的。最近有一个电梯广告吸引了我,每次都能够抓住我的眼球,广告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日本家喻户晓的煮饭仙人,87岁,一辈子以恭敬之心煮饭,从不敷衍。”这不是跟查理∙芒格说的如出一辙吗?“煮饭仙人”也是找到了煮好饭的基本道理(好水+…),并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恭敬之心+从不敷衍)。
我们小时候就知道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和圣人圣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中学时学习过的知识(数理化文史地理),上大学时看过的书(如梦的解析、混沌学传奇),工作后领悟的道理(如卡耐基处世之道),等等等等,无处不存在着人类积累的智慧和优秀的思维模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工作生活中会碰到的各种问题。要成为各个方面(做人、做事)的高手,只需要找对思维模型,然后去坚持刻意练习就可以了。但是,最难的,也就是这个坚持。
从学习到实践,中间必须通过理解。如果对一个思维模型不能理解,必定无法实践。如果让一个数学功底不好的人去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是不现实的,只会浪费时间。因此,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理解的思维模型去做刻意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根本不能开始,更谈不上坚持。当然,人的理解水平会随着不断学习初步提升,当能够理解的思维模型多了,刻意练习的范围自然也会增大。我们鼓励去学习跨学科的知识,成为综合型人才,但一定要从能够理解的知识开始,徐徐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所有刻意练习,都会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否则就不是刻意练习。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要!人们往往愿意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做事,因为舒适,不用太多思考。但你的舒适区恰恰决定了你的能力圈,只有打破它能力才能提升。因此在开始一个新的刻意练习时,肯定是不舒适的,如果意志力不强就难以坚持。随着刻意练习的不断重复,你感觉越来越舒适了,说明你的能力圈已经提升了。但是同时,这个刻意练习也失效了,需要新的刻意练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能够一辈子不断进行刻意练习,是需要多么强的意志力啊!
还有一个导致不能坚持的重要原因,是不自信。大多数股民都会知道需要有个自己的投资模型,也多少会有一个,但往往在市场变化时倾向于参考别人来操作,而放弃了自己的模型,因为不够自信,患得患失。刻意练习三部曲:模型、练习、反馈,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可能一开始不够正确,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正确。要进行刻意练习,需要对一开始可能出现的倒退有思想准备,否则很快就放弃了。
思维模型式思维
要开始刻意练习三部曲,在“创建思维模型”之前,先要确定自己有没有“思维模型式思维”。
思维模型式思维,是指在做任何决策时,不管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先思考一下决策模型是什么,然后再决策,而不是一下子就凭感觉决策了。决策模型,说复杂了,包括:目标、出发点和依据、决策方法(思维模型)等。混沌大课中的李叫兽就是此中高手,有兴趣大家可以去复习一下相关课程。
实践中,在做决定时,先假定直觉可能不对,抑制一下欲望,反思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决策依据没有,回想一下有什么思维模型可以利用,或者去寻找一个思维模型,然后做决策,然后与自己的直觉做比较,然后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听起来还是很复杂是吧?没事,慢慢练习就好了。
为什么要建立思维模型式思维?因为如果不这样,练习是一套,实践是另外一套,那么练习根本没有用。建立思维模型式思维,要求我们具有恭敬、客观的态度,养成勤动脑、勇于自我否定的习惯。
混大的每位老师,都有其自己的思维模型式思维方法,虽然很少有人直接讲,但只要认真听和体会,是不难发现的。
结论
要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开始刻意练习,必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运用思维模型式思维的能力。在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决策中(发现问题),寻找并学习最相关和最正确的思维模型(找到方法),并坚持去运用它们(刻意练习)。
混大这么多的精品课程提供了寻找思维模型的入口,但真正要学好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学习-理解-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