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文章例话》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观察就是挖掘生活之源的最有效的方法。
前些天读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短文《爬山虎的脚》,终于看清楚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功底还很不到家。同样张着一双眼睛,看到的却是不同的生活。
每天上班路过的高架桥的柱子上爬满了爬山虎,单位办公楼的某一面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经常去的公园的健身球场的铁网上爬满了爬山虎,我却从未从它越过冬天第一丝绿意萌发的时候去观察过它。单单爬山虎的叶子,叶圣陶先生从它刚长出来一直到它长大了,包括一阵风吹来,叶子的动态都观察的细致入微:“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大概我们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爬山虎是如何爬的呢?叶圣陶先生用“爬山虎的脚”作为文章的题目是不是一下子勾起我们的好奇心,想要一股脑儿地读下去呢?“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看到这些话,你是不是如我一般惊诧于叶圣陶先生的敏锐和细腻了。如果你再往下读,更会惊叹他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用极贴切的语言描述出来,可谓字字珠玑,生动有趣,功力深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看了叶圣陶先生的描写,瞬间是不是觉得自己两眼无神?达尔文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我们观察事物时往往比较粗略,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相比之下,肤浅得很。
鲁迅先生在一封谈写文章的信时也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多想想,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句话简直是一语中的,道出了简书很多简友写作的习惯。读一读胸有成竹成语的典故,就知道如何用心观察了,我们不仅仅要用心观察,还要用心的反复观察,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上学时还背过很多名篇名段,现在再翻阅品读,发现观察可不是简单地“看”,而是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来看。比如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景色描写,再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里的景色描写,还有鲁迅先生的《祥林嫂》,都会让人读后击案叫绝。如果想提高写作水平,先从用心观察开始吧,期待简友的文章都能绽放独有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