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娇救志明》上映,这部开始于七年前的爱情电影到第三部时终于迎来了张志明向余春娇求婚的欢喜结局。
而在春娇和志明的故事里,志明也是一个大孩子,如今到了第三部,讲了一个情侣相处的故事,还有女人如何与原生家庭、男友、自己和解的故事。
春娇和志明这一对,是典型的大都市里的爱情,两个人就像一座孤岛,彼此相爱互相依偎但也是孤独的。很多人都表示在片中看到自己。
—2—
当我看到这个片名时就想到了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形(美国心理学家Karpman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Victim受害者-rescuerr拯救者-Persecutor迫害者。小我会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地切换,而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这部心理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天的生活中上演,或许你从未觉察到过...),所以也不难明白张志明为何一直长不大,只想到自己。他们的关系就是在循环上演着这个戏剧三角形:拯救-受害-迫害,两个人不断的在这三个角色里转换。表面上我们常常以牺牲者和拯救者这两种姿态出现,事实上在潜意识里却施加给别人很大的负担与压力。
表面是在给予,底下另一只手却是在要。很多女人一直以为不断的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到牺牲自己,以此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爱和关注。当在有目的的给予时,已经破坏了亲密关系中施与受的平衡。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接受要比施舍更需要能力或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的。因为施会给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然而,受会给人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3—
我有一位学员M和我谈过她过去的情感经历,感叹自己总是遇到渣男,被誉为“渣男收割机”。自己默默付出和牺牲奉献之后还落不着好。了解之后才知道她有一颗“圣母心”,觉得对方那个时刻很落魄需要有个人在身边支持他站起来,她自己也总是被这类型的男人吸引。对方越是颓废,越对对方放不下,越是对她有致命的吸引力。
M是一位心思单纯,但对情感需求非常强的人,虽然已为人母,但是她的内在还是一个小女孩。M小姐说自己原生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父母从小对自己冷漠,不关心。家里明明挺宽裕却只顾着挣钱,从小到大都特别希望爸妈能够多关注自己。M小姐虽然现在已经长大了,但是她的心理状态一直停留在小时候那个不被父母关注的童年。渴望被父母关注又求而不得,造成了她一个童年的“未完成事件”,因为创伤一直在要求弥合,当她没有觉知的时候就一直在这个事件里打转,就像一个陀螺。也不难明白为何M小姐一次次被这类型的男人们吸引,因为她要通过“拯救”对方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有能力的,需要被看到和认同。
她需要回到原来的“未完成事件”上,把原来不为人知的失望与愤怒的情感表达出来,解决原存的僵局,以便使这个“未完成事件”真正完成,将创伤变为支持自己的资源,以成为一种可能的生命经验。
—4—
电影里外星人的一句台词我尤其喜欢:“你从哪里开始怀疑爱情,就回到哪里去解决问题”。
她知道她的问题来自于她的父亲。因为当年他的离开,让她心里有恨,有怨,有对男人的不信任。这些是她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害怕重蹈母亲的覆辙。
当她勇敢选择和父亲再提起当年时,当她时隔多年终于得到父亲的解释和对不起时,当她理解并得到父亲的祝福时,她心里的创伤开始愈合。
因为爱情,她让自己痛苦了很多年;也因为爱情,她完成了自我救赎。
—5—
关系是最好的道场,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双方各自的创伤都会无意识中浮现出来,创伤不断的浮现,是因为想要被疗愈。当我们回到问题原点去解决时,我们就可以从过去的创伤中走出来,得到自愈,电影最后也是Happy Ending。
有不少读者都会向我倾诉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原生家庭的创伤对她伤害有多大。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创伤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都是可贵的人生经验。而原生家庭并不是你现在过得不快乐、不幸福、不富裕的借口。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数因为缺乏关注、认同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如果你已成年,就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和挣脱这个潜意识牢笼和枷锁,千万别让原生家庭的创伤成为你逃避自己人生责任的“避难所”,也不要让这个伤变成你求关注的工具。
PS:昨日我的一位来访者说羡慕我乐观、积极向上时,她表示自己原生家庭破裂让自己总是自我怀疑,患得患失。我表示自己在一个家暴的家庭中长大,我的原生家庭原本也不幸福。但是我成年后积极自救,跟随众多国内外的老师们学习成长,我的内在潜意识开始改变之后我整个原生家庭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一家人相互漠不关心,到现在温馨相爱,母亲也说感觉到什么是幸福。我现在也成为一名拥有教学资质家族系统排列师,专注原生家庭修复。
这条路我也走过,虽然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已经形成,但并非不可逆转。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祝福大家!
—end—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