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我读的书是林清玄的《情深,万象皆深》。许多人便会遗忘,为什么你的标题是又是“人间至味是清欢”?因为这本书是林清玄的《清欢》三卷中的精选之二,而苏轼有句诗,便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我变又想起曾看过的某部电视剧就叫《人间至味是清欢》。虽没什么关系,但仍引为此次读后感的标题,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和情感,以这个标题很符。
小时不识林清玄,一直认为他是台湾的女作家。只是高中接触到他的一本书,才知道他是一个男作家。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看过他的书的人,或是了解他的人,便知他是信仰佛教的。他许多的作品都如他的名字一般清,一般玄。在他的文章中,你会读到许多佛经,菩提……这也是与他个人有着密切关系的。
“如果在美丽的地方,不能看见一朵花,一株草,一抹浮云,一发远山又如何看见佛的殿堂呢?
若有明慧的眼睛,有清淳的觉受,在处处,皆有菩萨的慈悲智慧在焉!
我欲奔行千里,去追寻佛的智慧;我也愿就在站立的地方蹲下来,来体会一株草的庄严!”我写下作者在诗中所写的一段优美文字,是想说的是优美的文字,感人的文章不会是出自于你的绞尽脑汁,我应该是出自于你的平凡生活。这本书便是如此,文章的内容,如那株小草一样平凡而又庄严。每一篇散文从一个物象出发。小到一株小草,一只蚂蚁,大到明日星辰,实有大雁塔,虚幻有如梦,更有一个个佛学故事来点缀……万象皆有情,我们若是用心去体悟,就能看到作者眼中的世界亦或是说他心中所构筑的世界。
跟随作者林清玄的淡淡笔调,空灵而有诗意的风格。我说获得不仅仅是那些满含哲理的语句,还有一种内心的清净。
他曾写下: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僧圆泽传》这是大文学家苏轼东坡所写,这是一个浪漫的传说,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他说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经历两世而不改变,而文中便写圆泽禅师师和李媛的故事,“三生石”便从中来,可真有三生石吗?转世轮回真的存在吗?前世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如果人人能记得自己的前世,我们是否愿意选择记得。这一切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如果是我,我宁愿相信轮回的存在,很久之后的未来,也许会有下一次的我,但我愿意选择遗忘前一世,因为每一次的生命的诞生都意味着一次新生。没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代表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代表没有月亮了,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不是你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这是林清玄对轮回譬喻,我觉得甚是优美!
林清玄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表达了最真挚动人的情感。他在描写为父亲办丧事之事时,没有什么渲染烘托,矫揉造作,就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说,作为儿子在说着他与父亲的事,让我读着读着便觉得鼻酸;都说宠物和主人长得日益相像,买猫头鹰的小范最后面木盒猫头鹰亦十分相似。人们也常说相由心生,小贩心里想着抓更多的猫头鹰,日思夜想,所以才变成和猫头鹰相像吧!巴拉达国王也是对小鹿日思夜想,最后自己成为了一头鹿……卖鹰者虽可恨,但他或许只是被生活重压下一个可怜之人罢了……
读着这本书,就如跟着作者的步伐体验者在细微的爱里,看到高僧的眼泪,彩虹汗珠,感受着只手之声,忧伤之雨,莲瓣之不朽。说实话,这本书我并没有读完,因为我想细细品尝它的春夏秋冬,它的喜怒哀乐。我不想只用一周的时间去读它,而更想用更长的时间去品它。
每一朵落花,都香过,美过,都与蜂蝶相会过!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烦恼喧哗仿佛生命中的污泥,但我们也等待着,或者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淳的智慧,从无名的,未名的角落,升起!佛庙给我的印象就是在深山中,远离尘嚣之地,僧侣念经打坐,青灯古佛相伴,这对于他们便是清欢,而我们呢?何谓清欢?我在这本书中便找寻了答案,不必过着远离喧嚣的城市,归隐于山林,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消极避世。而是少些热闹,多些淡然;少些虚伪,多些真情。能与相爱之人,相亲之人看着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这不就是人间至味的清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