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照常诵读和听读南老师的金刚经解读,和小伙伴们讨论起“不住于相”,讲到心的住下,tt说起自己如何从一个容易被牵动情绪的人到现在可以安然面对别人的指责和不满。
tt的老公每天回来都会“毫不留情”地指责她做得不好和不够的地方,比如说:鞋架太脏了,没擦干净;又比如说:你这个围巾怎么乱放?!……总有他挑剔的地方,几十年如一日的埋怨让tt十分难受,最近tt学习冥想和打坐,有了更强的定力,可以不生气不动怒,事后高兴了再去做好对方提出的不足。
这让我想到的是: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建立沟通惯性。不管是出于原生家庭的原因,还是工作的原因,对方习惯抛出一个要求,作为沟通的对象,如果你的惯性是接,那么这个游戏就一直会有下文,换汤不换药式的对话就会在你们之间流转。
每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想要控制他人的欲望,只是选取的方式不同,这就是“住相”吧,而且由于职场惯性等原因,他会忽视场景和身份的切换,(因为这对于他/她来说最省力,因为不需要思考嘛),在与你沟通的时候,就会让你感到不舒服。大部分人都会自然而然从心底升起这样的感受:愤怒、反抗、回击、藐视。这是你的惯性使然。你习惯性对他的言语进行翻译:他这是在攻击我,否定我的劳动成果,对我挑三拣四——他不爱我!
你会发现你们的对话过程中,你的情绪是没有表达的。你只是在回击他言语层面的意思,然而如果内心的情绪和心理没有机会得到曝光,将会伤害你们之间的能量转化,造成沟通淤堵。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男:你煮的菜太咸了!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每次都不改,最讨厌这种讲不听的人了!
女:我煮了菜,你还挑三拣四,你自己又不残?!而且一盘菜都快见底了,你还说咸!切~
男:那我不吃了你总满意了吧?!
丈夫放筷子,走人,不欢而散,两败俱伤。几十年如一日,每次都这样。
牛顿给惯性的定义:所有物体都将一直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出现施加其上的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或者一个不受任何外力(或者合外力为0)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词是:没有外力。
那么如何阻断这个惯性呢?当对方抛过情绪的火球时,我们可以选择不接,也可以选择暂停沟通。
两个人在对话的过程中,其实存在这两种沟通,第一种沟通就是字面的对话,另一层就是心理对话(暗潮涌动,如上文)。在情绪还没有升级的时候,如果其中一方可以把情绪的流动表达出来,把对话从对一件事描述和争执转移到情绪和心理活动的交流上。这是一种阻隔。
但是每个人的惯性强度不同,面对场景嘴巴刹不住车要怼的是一种,心理刹不住车要委屈愤怒的也是一种,这两种惯性强度也是你的“惯用伎俩”,那就先给一些小暗示,在常见“事发现场”挂上提示语贴纸或者挂件,或者给自己规定一个小动作暗示:揉按大拇指,拉拉头发,捏捏耳朵,转换你的沟通层面,从字面到情绪。
在《象与骑象人》中,我们知道,
大象是我们感性的一半,它在意识之下自动运行,并产生各种情绪和直觉——就像一套自动化处理系统;骑象人是我们理性的一半,他在意识层面运行,具有计划、逻辑和自控能力——就像一套控制化处理系统。
重点词语:自动的情绪,意识的可控性。我们每个人都在骑一头大象,驾驭它就是驾驭你自己的情绪。当然,除了技巧,我们还需要时间。大象的喜恶是由每个人的先天倾向与后天习惯培养而成,若想要改变,只能做长远打算,一点一滴地重新训练大象,直到养成新习惯——也就是创造新的自动化处理程序。不然老是人象交战,很累的。
我们的冲突面前,不管是正面迎战还是“暗度陈仓,憋成内伤”,都意味着我们是被“大象”牵着走的。
阻隔惯性,做一个高超的骑象人,不仅懂得驾驭自己的大象,还能用大象的语言驱使别人的大象。要知道你管好了自己的大象,别人的大象还对着你手舞足蹈呢,沟通技巧用起来,从点明情绪+客观表达观点+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