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它的译者还有它的读者都会这么说:这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这,也许只能是用来形容《瓦尔登湖》的了。
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内心安静或渴求安静的人,坐在一个安静的场所,安静地阅读。有点风,但不大,稍稍地掀动书页就好。有茶,但不太浓,淡淡的清香。翻开扉页,你打开了一扇门,门后的空间迥异于我们正立足的这个世界,湖光山色,心灵的碧草郁郁葱葱。
曾经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灵魂选择静静离开时,伴随他的是四本书:《新旧约全书》、《孤筏重洋》、《康德拉小说选》以及这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是不是海子的灵魂飘荡到了瓦尔登湖和梭罗的灵魂契合了,静静地走、静静地生活、静静地死,都是殊途同归。
《瓦尔登湖》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灵魂自由行走的历程,是一种没有羁绊的意识做着无规则的流动。在这本书中,梭罗似乎是站在了一个超然的高处――巨大的工业机器消失了,庞杂的社会也已隐去,“满面尘灰烟火色”的人群彷佛原就不存在。只有一个手持一柄斧头的灵魂,在这在最纯净的大自然里采撷精神的诗篇,然后把它们化成清冽的泉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个至纯至净的深处-只有灵魂可以触及的地方。
想到了千年之前陶老夫子笔下的那方神奇的水土――桃花源。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渴望的精神圣地,又在另外一个国度重现了,是不是每个文明都是需要一个用以升华的场所来凸现现实的压力和丑陋,无论是农业文明下的艰难世事,还是工业社会的轰轰吵鸣。都需要一个桃花源或是一个瓦尔登湖来盛放一颗颗渴望孤静的心。
只是,放眼望去,我们还有多少瓦尔登湖能让我们感慨,还有多少桃花源能让我们安憩?
生活在凡尘俗世里,面对的是吃喝完乐的诱惑,无法拒绝是生存的压力。当忙忙碌碌由被迫成为一种习惯时,当喧嚣浮华成为我们得以生存必须的外在环境时,我们怎么找寻去瓦尔登湖的路,我们注定时要迷路的。习惯了红地毯上优雅的步伐,我们还会在林间的小路奔跑吗?穿梭在盛大的觥筹交错中,你还能记得挂满山间的野果的味道吗?霓虹灯一闪一烁,你还会去数数天上的星星吗?旷野上的篝火再也映射不出我们无羁的笑脸了。
当有一天,我们重新背上背包出发时,我们还是悲哀的发现,我们的背包里装满了俗世的印记,甩也甩不了,即使我们走得再远,我们仍然没有走出那块迷幻的现实泥沼。而瓦尔登湖只是我们前行路上的海市蜃楼,那样的迷人,那样的不可捉摸,还有那样的欺骗。
只是我们会依旧感慨,还有多少瓦尔登湖让我们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