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晨儿
我为自己的心感到骄傲。它曾受玩弄,曾经心焦,曾遭破碎,却依然鲜活跳动。
大学一年级在外刊上看到这句话一直深记至现在,英文原句倒是几个常用单词的组合,没有出彩和值得留恋之处,可当其被翻译为灵动的汉字时,这颗鲜活跳动的心,情不自禁表现出了欢喜,也正是语言中透着的这股势不可挡的正能量陪伴着我,走过了那些叹息与无助的黑夜,同样走过了那些激情与感动的白日。
深呼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写这些文字,的确,我为我的心骄傲,她和我一起学着尝试,接受,蜕变,偶尔我会让她扭曲麻木,偶尔又使她加速欢呼,好似经历了些什么后,此刻,她还是鲜活跳动在我的分秒中。举例来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怕黑的人有多少,在这件事上,我希望是尽可能得少。已经忘记何时发现自己怕黑,怕的一塌糊涂,那种闭上眼睛就会慌乱的怕,那种失眠在凌晨三四点还瞪着眼睛望着天花板的怕,这时鲜活跳动心就会努力微笑着,告诉我,别怕。
宝儿说半夜的文字更有味道,痛极孤立无援的想法才更成熟。是啊,在克服这种恐惧感时,常常才会有一个思绪万千、感悟人生的我出现,由揪心到舒心的变化,仅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独立思考,不关于世俗,不关于情思,只是心底最真切的呼唤和需求。回过头来,这一切又好似与世俗和情思剪不断理还乱,毕竟这个单独的个体是社会人,最起码所有的思考需要在道德底线和法律约束下才能使其可能性变为现实存在。我们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实中一步步前行,但事实上好像多数人走的举步维艰,尤是青年,需要判断机会该不该把握,机会有没有前景,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充满信心毫不畏惧对每个降临或创造的机会说声:我准备好了!可谁的青春不迷茫呢?谁每次都准备好了呢?我们质疑着,困惑着,叛逆着,甚至颓废堕落着,我们在社会的轻视中,家人的质疑中,梦想的死去中叹息着。
其实,你要知道,成长就是这样 其实都在进步,只不过那些失败和不如意突然就让我们冷了心,仔细想想,职位offer被拒时,不是还得化上精致的妆容,或是穿上笔挺的西装,挤出你笑起来酒窝迷人的微笑,走向下一个offer点吗?你哭过绝望过后是不是看完了那本看到一半搁置了好久的经济学基础?是不是赶出了半年都毫无进展的新书?是不是自驾去了从小就幻想要去旅行无数次出现在梦里的香格里拉?是不是有空陪在父母身边关心他们的一饭一蔬,听他们讲那些漫长岁月和看过的细水长流……所以,我说,你不能怕,经历了那么多,那颗心不还鲜活跳动着么。
前几日看了盖伦T·楚与麦克·特米尔联合导演的电影《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自己对电影倒没有天赋,也不敢轻易写影评,但其中有几个场景感触颇深,在拯救了星球之后,猛犸象曼尼的女儿桃子改变了原有要和未婚夫远走高飞的打算,要留下来,这个未知的世界有很多艰难,想与家人共同面对,而曼尼对桃子说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别怕,你记得你第一次学打冰棍球的时候怕的不敢行动,后来却技艺精湛,去吧,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莫名戳中泪点,不能总因为害怕就安于现状,不断退回自己的城堡,活在自己认为的安全范围内,像聪明的黄鼠狼一样,去探索,去解决。像那些那些动物们一样,拯救自己,拯救世界,其实这些我们都知道啊,点到为止。
说起来电影,脑海里突然闪过大众传媒这一词,发现近来很少阅读纸质书籍,好似已然在各种视频终端,社交软件中游刃有余,忘记了书的味道。想起了搬家后还被压在箱底的《中国通史》《世界未解之谜》《中国人文地理》以及更久远的初中生必备读物套装里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爱的教育》那些陪伴了整个少年时午休时间的书,后来买回的书,基本成了装饰,正需要的知识年华,却惰于读书,该是多可怕。该如何解释?一切能说出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吧。前几日收拾常用教材时,翻到了大学这三年的一些打印材料,好似翻到了整个青春。社团资料,活动总结,支教申报书,班级综测,实践心得,优干材料,调查问卷,兼职手册……各种各样的纸张铺在面前,好像做了很多,好像什么都没有做。默默收起,让一切归尘吧。
曾经的玩弄、伤害亦或是快感和愉悦,都是为了这颗心,鲜活跳动。模糊记得十几年前看过杨红樱女士的《没有尾巴的狼》又或是哪本书中就提到"哭吧"这一种新型吧,年幼的我想象着要开“笑吧”在我最喜欢的地方,而今,各种吧如雨后春笋,"笑吧"也已然存在,我只希望——你的心鲜活跳动,你的笑发自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