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之以政:道[dǎo]通“导”,引导、导向(政治导向,道德导向,舆论导向等等)。政策上引导百姓走正道。
▲齐之以刑:齐:规范、整治、整理。刑:刑罚。用刑罚治理不走正道的人。
▲民免而无耻:民众是因为惧怕政策和刑罚,才免于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
▲齐之以礼:用礼来约束、规范民众的行为。
▲有耻且格:“格”是纠正。有是非之心,知道耻辱,并能做到互相纠正。与《为政篇》2.20“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的“劝”意思相近。
【译文】
孔子说:“用政策引导,用刑罚治理,百姓虽然能暂时避免犯罪,但还是缺乏羞耻之心。若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来规范,百姓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还能互相纠正”。
【学而思】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虽然能使民众遵纪守法,却忽视个人道德的提升,掌握权力的人和品德不高的人一旦有机会就会钻法律空子,逍遥法外。通过刑罚手段纠正民众的错误行为,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民众被动提高公民素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化被动为主动,民众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领导率先垂范,百姓上行下效,才能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不需要监督就能遵纪守法,互帮互助,把“不敢违法”变成“自觉守礼”,人人都能做到“君子慎独”,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儒家的治国理念是“德主刑辅”,以德治为主,并用“礼”来节制。《孟子·离娄上·第一节》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善心不足以治理国家的政务,仅有法度它不会自行实施)。”治理国家必须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用“中庸”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为政之道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猛,要做到不过度。《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孔子说:“善哉,政策过于宽柔,百姓就散慢,百姓散慢就用严厉的政策来纠正;施政严厉了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柔的政策。用宽柔来调节严厉,用严厉来调节宽柔,国家政治就会平稳和谐。”本文又见《孔子家语·政论篇》)
参读:
《颜渊篇》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篇》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颜渊篇》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