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是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损害的国家,充满着神秘与不解。而大多数中国人因为本身的民族情感以至于以愤怒的姿态,敌视日本,却不从他国的文化层次分析,终究不明其理。这正是一本解读日本之谜的“佳作”。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详细的阐述了:为什么日本人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暧昧?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这一系列之谜都将予以解答。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日本文化的核心“仁,忠,孝,义理,美德,家庭,教育”。
自公元1869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便进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这时在社会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当长期的封建思想与新兴的新思想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明治天皇及其内阁,到公元1879年,平定了萨摩藩叛乱之后,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便在以天皇为主的君主立宪制的,集中政治下得以缓解。这是日本,近代化以来,第一次国内文化冲突。到公元1929年,随着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抬头,以及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传播,便再度出现了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有别于第一次。因为第一次是国内的矛盾,第二次则上升为中日矛盾。尽管中国在1935年中日矛盾才上升为主要矛盾,但是日本在1929年,尤其是经历了关东大地震,日本便更加迫不及待的加紧了对东亚满蒙地区的掠夺,国内一直在鼓动对华侵略。在这种“巨大”的背景之下,封建思想,保守思想,激进思想(军国主义思想)三大思想交织,但是最终以激进的军国主义思想胜出,这种思想开始逐渐渗透到政府的各项决策,日本终于走向了法西斯之路。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经常会发现,日本士兵尽管面对自身处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之下,依然会像发疯了似的发动集团式冲锋,这很难让人理解。随着对日本文化的深究,逐渐将它归结于“忠”,日本自封建时代以来,忠诚一直贯穿于日本平民百姓对天皇的信仰之中。哪怕是在幕府将军的统治之下,日本民众依然忠诚于天皇,因为他们认为忠诚于天皇,是他们的荣幸与光荣,天皇陛下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尽管国内的部分民众能够脱离于这种思想体系之外,但是大部分人依然沉醉于这种封建思想,直至今日,某些地区依然存在。
日本国内儒家和佛教思想盛行,这两种思想,均来自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却发生了改变,日本建立了全国的佛教体系,儒家思想存在于家庭关系之中。但是在中国的儒家思想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儒家的思想一直不断的吸收佛家,道家,法家思想,这正是中日在同种文化不同走向的区别。日本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了“仁”,他们以家庭关系为重,看重家庭的结构,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同时,在日本的家庭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分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进驻日本。但是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无法做到的一件事情,是通过命令的方式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日本。这在任何被统治的国家中,从来没有奏效过。没有外来者可以强迫一个有自己习俗和观点的民族,按照以往的方式去生活。鉴于日本特殊的文化背景,西方制度对日本重建和平,国家未必那么有效普选,也顶多起辅助作用,而美国人如果把自己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加给日本人,则必定会失败。日本人通过承认侵略战争是个错误,是失败的方针,迈出了社会变革的第一步。他们开始积极谋求美国的庇护。
在日本的文化之中,以强者为重。公元628年,日本天皇派出了圣德太子,来到了唐朝进行学习,因为他们都知道此时唐朝是世界最强之国。但是这种情况自甲午战争之后便发生了彻底转变。公元1905年,日本一个刚走上工业化的国家,战胜了一个综合实力远比自己强大的沙俄帝国,日本人便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世界的主导者,便开始藐视周边各国,认为自己获得了同西方白人一样的地位。二战后,这种思想便转变为崇尚美国,并且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这种崇尚的方向依然会发生变化。
总而言之,日本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大和民族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民族,要想了解这样一个复杂且多变的民族,需要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面对当今日本左翼和右翼势力的分化,对华态度也变得多变。但是这种态度会随着中国的崛起,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朗,中国将会在东亚从第二主导力量上升为第一主导力量,尽管现在日本社会依然无法接受中国的崛起,但是事实已经证明,日本社会阶级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点未来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