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饭馆吃饭,菜单上有道凉菜——火山飘雪,问服务员原来就是糖拌西红柿。菜上来后,盘子里一块块的西红柿像连绵的火焰山,上面撒了一层薄薄的白糖,倒也有点“火山飘雪”意思,只是缺了点飘的感觉。
然而品尝一口,却有点遗憾,比我自己在家做得要差,没有去皮,口感偏硬,只尝到白糖的甜味,却吃不出西红柿本身的甜。
西红柿就是番茄,我儿时不喜欢吃番茄,觉得有点酸。有一次,去我表哥家,表哥的爷爷是个厨师,对我说:“番茄是个好东西,营养丰富,要多吃。”随后,他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番茄,洗干净后,用刀将番茄底部削去一块,又将白糖从切口放入,等糖溶入番茄汁水后,再加糖,足足加两大勺子,就递给我,说:“吃吧,肯定好吃。”
我咬一口,汁水流入,满是甜甜的味道,那时特别爱吃甜的,于是一口一口直到把整个番茄吃完,感觉特别美味。
从此就喜欢上了番茄, 番茄也成了家常菜,只是与番茄炒鸡蛋或番茄蛋汤相比,更喜欢糖拌番茄。
小时候农村在长大,房前屋后的菜地种着瓜果蔬菜,黄瓜、丝瓜、扁豆、西红柿等,都是需要搭棚子,我也会帮妈妈一起干活,通常用竹子竖着插在地上,上面横着一根竹杆,用绳子绑好,形成一个棚子,便于藤蔓生长,攀爬。
之后就看着秧苗逐渐长大,开花结果,当看到绿色的果子一天天变大,就特别高兴,希望它早点成熟。快成熟时,还会在番茄棚子外面罩一层网,防止番茄被鸟儿啄坏。
渐渐的,番茄有了一点点红色,然后逐渐变成全红。第一个成熟的番茄采下来,一般会洗一下就直接吃掉,特别的美味。夏天的餐桌,糖拌番茄,几乎是必备的凉菜,只是果实成熟期基本也就是一个月,就没有了。
后来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提高,番茄已不再是夏季时令蔬果,而是一年四季都有,有传统的大番茄,也有小番茄,红色、黄色、绿色的都有。
虽然也知道大棚里的番茄少不了农药、花肥、催熟剂的使用,怎奈,不吃这个又能吃啥呢?其它蔬菜也有。从个人偏好上,还是经常会买大番茄吃。通常选择全熟红色、手感略软的,然后,使用清水洗净表面,再去皮,切成小块,放入盘中,撒入一些白糖,简单方便。
当然,夏天到时,就去乡下,采妈妈种植的番茄,不打农药不施花肥,绿色环保,味道特别鲜美,不需要去皮,即可食用。
番茄,又叫西红柿是一种妙物。起初,它只不过是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里的野生浆果,色彩娇艳,当地人曾误以为它是毒果,称之为“狼桃”。
十六世纪,传到了欧洲,开始只是作为观赏作物。从植物到食物的过程,也是人类的冒险历程。据说,一位法国画家在给番茄画静物写生后,实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决定冒死一尝,然后躺下等死。结果……是人类食谱上又增添了一个惊艳的新品种。
至于番茄是蔬菜还是水果,一直有纠结,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还因为番茄属于水果还是蔬菜闹上法庭。
番茄最初进口到美国的时候,海关认为它可以直接食用,属于水果,所以要交纳关税;而商家则认为番茄需要烹饪,属于蔬菜,应该免除关税。双方争持不下,只得诉诸法律来解决。最后,法院认定番茄属于蔬菜,才了结这一公案。
明朝万历年间,番茄传到中国。因为来自西方又酷似柿子,番茄起初被称为“番柿”,民间多称之为西红柿。时至今日,番茄早已广泛融入了中国的菜系之中,南北通吃。若论大众美食记忆,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大样:鸡蛋炒西红柿、西红柿鸡蛋汤、火山飘雪(糖拌西红柿)。
如今天番茄品种很多,红的、黄的、绿的都有,很是漂亮,而我则更喜欢传统的又大又圆的西红柿,尤其喜欢吃火山飘雪——糖拌西红柿,当然最美味的自然是妈妈田里新鲜采摘的西红柿,这是儿时的美好记忆,是妈妈的味道。